一、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电感对直流电没有阻碍作用,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即:通直流、阻交流
2、感抗XL
(1)反映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线圈的自感系数L
交变电流的频率f
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频率越高,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线圈的感抗就越大.交流电是能够“通过”电容器的,但是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容器不断的充放电,所以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电荷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上把这种阻碍作用称之为容抗。
(1)反映电容对交流的阻碍作用
(2)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二、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的区别?
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区别是相位不同。电容电流超前电压90度。电感电流落后电压90度。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相差180度。
三、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方向相反?
当一个纯电容与一个纯电感并联的时候,两条支路的电压相同,都等于干路电压,同频同相。
在电容支路中,电流的相位比电压的相位超前90度,而在电感支路中,电流的相位比电压的相位滞后90度,这样一来,这两个支路中的电流相位差就是180度,就是反相。也就是说,在电容支路与电感支路上电流的瞬时值是方向相反的。在计算这两个支路电流的和时(就是由这两个支路组成的干路),是由这两个支路电流的大小相减。例如:电容支路的电流是5A,电感支路的电流是4A,总电流等于1A。以上是理论值。在实际中,电容是能够看作纯电容的,因为实际电容的损耗确实是极小的。实际的电感由于是由铜线绕制而成,铜线有一定的电阻,但是这个阻值比感抗还是小得多,所以一个合格的电感接入电路时,上面的电流比两端的电压相位滞后一般在85度以上,还是很接近纯电感的。四、电感与电容并联,电感电流30A电容电流40A。总电流为。说原因?
电感与电容并联,电感电流30A电容电流40A,因两电流的方向相反,可以互为抵消,则总电流为40-30=10A
五、Buck电路中电感和电容的大小对输出电压和电流有什么影响?
稳态增益是在电容无限大,且电感电流连续 的假设前提下推导出来的。
在相同负载下,电感越小,越不容易连续。假设电感电流平均值不变,随着峰峰值增大,最小值会达到x轴下方,由于二极管作用,电感电流实际不会为负值,也就是发生了电流断续。
电容如果不是无限大,那么脉动的电感电流必然导致电容上的电压波动。电容越小,波动越大。
六、电容电感并联电流计算公式?
任何情况下,并联电路的总电流都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这类题光知道u不行,还要知道频率。因为感抗和容抗与频率相关。 串联电路阻抗相加则:电感支路阻抗为:R1+jωL,电容支路阻抗为:R2+1/(jωC)=R2-j/(ωC)电流=电压/阻抗,所以电感支路上的电流是:u/(R1+jωL),电容支路上的电流是:u/(R2-j/(ωC))总电流相加就是:u/(R1+jωL)+u/(R2-j/(ωC))。 式中的ω叫角频率(可以理解为发电机转子每秒转过的角度),ω=2πf,f是频率,即正弦波每秒交变的次数。
七、电感,电流,电容之间的计算公式?
容抗用XC表示,电容用C(F)表示,频率用f(Hz)表示,那么Xc=1/2πfc 容抗的单位是欧感抗用XL表示,电感用L(H)表示,频率用f(Hz)表示,那么XL=2πfL感抗的单位是欧
八、正弦电流能否通过电感和电容?
可以,当电容电压过零值时,电压的变化率最大,此时流过电容的电流幅值达到最大振幅值。
而当电容电压达到最大幅值时,其电压变化率为零,此时通过电容的电流值也为零。类似于电感元件的情况,电容元件的电流与电压在某些时刻方向一致,而在另一些时刻方向则相反。
九、电容的电流和电感的电压在换路的时候怎么变?
在LC振荡电路中,电感器的作用是阻碍电容器充电(或放电)电流,发生突变的。
在电感器L和电容器C在转换电路时,电容器中的电流超前兀/2(或说超前9O度)即先有充电或放电电流,电压滞后兀/2产生。
电感器则是电压超前兀/2,(或说超前90度),即先存在电压,而电流滞后电压兀/2。
十、电容电感为什么能滤波?
总的看,电容和电感都是储能元件,电容和电感滤波的原理都是利用它们可以储能的特点。
细讲来,电容滤波原理是利用交流电源内阻小、时间常数小、充电快,负载电阻较大、放电慢的道理,使滤波电容总能保持足够的电荷和电压,于是负载就获得较平稳的电压。
电感滤波则可看成滤波电感与负载电阻串联。滤波电感默默地承受了较大的电压变化,无私地把较平稳的电压加到负载电阻上。
电感和电容既可以独立滤波,又可以联合起来组成电感电容滤波器,获得更好的滤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