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晶振是如何起振的?
1.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
2.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主要看你应用到的电路,如果有时钟电路,就用无源,否则就用有源
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二、晶振输出电压?
一般是按输出逻辑CMOS电平:高电平>0.7Vcc,低电平<0.3Vcc
三、晶振的供电电压?
因型号规格的多样性,有源晶振所需供电电压也有所不同,归纳如下:
常见DIP插件式封装的有源晶振:3.3V和5V。插件式有源晶振常见于半尺寸DIP8和全尺寸DIP14两种封装。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和正弦波(sine wave)。输出负载有15PF或30PF。 常见SMD贴片式封装有源晶振:1.8V 、2.8V、3.0V和3.3V。一般体积越小,功耗越小,电压也越低。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 输出负载以15PF为主。温补晶振(TCXO)则以削峰正弦波(clipped sine wave)为主,输出负载:10KΩ//10 pF。 注意: 3.3V晶振用在5V电路上有可能会烧坏晶振,晶振如果是5V供电,根据内部电路设计的不同,有的可以使用3.3V供电,有的则不可以。
另外,一般3.3V供电的晶振有一个电压允许范围,比如3.3V供电的晶振,3V供电也是可以使用的,但不能低到2.8V,这些都是根据晶振特性来确定的。针对高端晶振而言,最好是确保供电电压与规格书所要求电压相符合。
四、multisim中晶振不能起振?
有可能是电路没有供电,或者你设计电路有干扰
五、晶振两端的电压为多少时会起振?
晶振两端电压,一般启动电压为 9V或12V,否则IC不工作。如12V换9V,IC不启动;若9V换12V,IC会烧掉。在IC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晶振当然也无法正常工作。从物理角度而言,打个比方,IC是主动轮,晶振就只是一个从动轮。
IC给晶振一般提供的激励功率为10μw (100μW max.)。在晶振起振后,激励功率的轻微变化对晶振精度有稍微影响,如变化幅度为±1ppm。激励功率由晶振本身决定,在晶振生产制造中主要受到来自夹具及石英晶片Q值的影响。
六、晶振引脚电压异常?
普通的反相门负阻振荡电路,接无源晶体时直接测波形,波形的幅度有的高一点或低一点是正常的。是因为,一是直接测试时探头接触到晶振,已经破坏了电路原有的振荡条件,二是在实际使用中,后续一般还会有一至两级电路进行放大整形成方波使用,影响几乎不计。
产生电压波形高一点或低一点的原因,与无源晶振或芯片都会有关系,甚至与设计电路也关。
相同频率的晶振,参数不可能完全一样,不同的芯片,也会有差别,电路设计是否合适,如负载电容大一点或小一点也会有影响。
七、显卡晶振无电压?
晶振两脚无电压问题有以下二种可能:
①、测量一下主板主控制芯片引脚供电电压是正
常,如有异常,检查主板DC一DC电压供电电
路。
②、如果以上检查都正常后那就测量一晶振是否损坏,以及晶振谐振电容是否损坏等等。
有一些电子设备需要频率高度稳定的交流信号,而LC振荡器稳定性较差,频率容易漂移(即产生的交流信号频率容易变化)。在振荡器中采用一个特殊的元件——石英晶体,可以产生高度稳定的信号,这种采用石英晶体的振荡器称为晶体振荡器。
八、主板晶振没电压?
1、检查晶振两边的谐振电容是否正常。
2、就是晶振自身损坏。
南桥晶振:该晶振与南桥相连,频率为32 .768K.Hz , 该晶振损坏后, 会出现时间不准,严重损坏后,也可以导致不开机。
九、12mhz晶振不起振?
1.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 2.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主要看你应用到的电路,如果有时钟电路,就用无源,否则就用有源 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十、8mhz晶振的起振电容?
8M匹配的负载电容可以有9PF,12PF,16PF,20PF,如果是外接电容那么至少要大一倍。
8MHz=8*10^3KHz=8*10^6Hz,即8百万Hz。
晶振,即所谓石英晶体谐振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统称,它是指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而在封装内部添加IC组成振荡电路的晶体元件称为晶体振荡器。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封装,也有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封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