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电容处理方法?
1、绕组匝间电容:可以选用介电常数较低的漆包线来减小匝间电容,也可以增大绕组的距离来减小匝间电容,如采用三重绝缘线。
2、层间电容:可以增大绕组的距离来减小层间电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采用三重绝缘线;可以通过选择绕线窗口比较宽的磁芯骨架,增加单层绕线匝数,减少绕线层数来减少层间电容;改善绕线工艺,可以采用交叉堆叠绕法或Z形绕法(也叫折叠绕法)来降低层间电容。
3、绕组电容:就是在初次级之间加一个屏蔽层,并且将这个屏蔽层接到电路中的某点,来降低此电容的影响,一般把这种屏蔽层称为法拉第屏蔽层,一般由铜箔或绕组构成。
二、什么是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是指由非电容形态形成的一种分布参数。
在电子及电器线路中并不是只有电容器才有电容,在任何两个通电导体之间都存在电容(电容器原理和计算公式及电容单位换算)。
例如电力输电线之间、输电线与大地之间、晶体管各引脚之间以及元件与元件之间都存在电容,通常我们把这些电容称为分布电容。
三、如何减小电感的分布电容?
电感的分布电容是导线之间的平行分布所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两相互绝缘的导体之间都存在着分布电容,两导体平行与交叉,其分布电容是不同的。平行分布电容大,交叉分布电容就小。
根据这个原理,减少电感的分布电容的方法,就是改变线圈的绕法。即采用蜂房式绕法。目的就让导线减少平行分布,增加交叉分布,以减小分布电容。
四、分布电容感应电怎么处理?
1、感应漏电。由于压缩机组控制电路和柜内照明电路均从柜体外壳和内壁之间穿过,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分布电容,压缩机组用感应电机在转动时又产生自感电势,此时冷藏展示柜如无安全可靠的接地线,人触及想体可能就有麻手的感觉,对此应接好接地线,使柜体可靠接地
五、分布电容导致漏保跳闸?
过分使用漏保开关并不妥当,尤其是总开关,我们大量使用的电器设备中有较大的分布电容,这些电容很容易引起漏保的误动作,只要在用电环境中有可靠的接地线,关键电器设备可靠接地,我们的用电是安全的,以前没有漏保开关的时代也是靠可靠接地来保证安全用电,漏保开关只是在接地条件不良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漏保开关本身是一个电子产品,本身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问题,否则也不会提示要求定期进行试验,所以不要过分依赖漏保开关。
六、分布电容的形成的公式?
电感是wL,电容是1/wc。都没有虚数单位j。在公式中由于是向量表示U=jwL*I;其中U和I都是向量,根据电路原理可知U比I超前90度,电容则是落后90度。推导说明如下:i=√2Isin(wt+f)=Im[√2Ie^jwt];u=Ldi/dt,最后得出u=Im[√2jwLIe^jwt]。
通过变换把对正弦量在时域的微分变成频域中对相应向量的乘积。 即:U=jwLI电容类似。由于公式详细推导比较繁琐这里有好多数学符号无法表示出来详细内容请参看电路原理。
七、分布电容对功率因数高影响?
0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运行效率高低的系数。在企业电网中,功率因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企业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可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无功损耗,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1、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
在企业电网中,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有功功率的比例越高,功率因数也就越高。而安装并联电容器,可以提供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从而降低发电设备的无功功率输出,提升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有功功率的比例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也越高。
2、不安装并联电容器的后果
如果不在企业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感性负载设备的无功均由发电设备提供。发电设备的有功输出将会降低;无功电流在电网中传输,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无功损耗也会增加;当电网中感性负载设备过多,无功功率供不应求的话,设备将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
3、提高功率因数的好处
在企业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可以提升电网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提高,可以减少电气元件的容量,从而降低企业投资费用;功率因数的提高,还可以降低电网电压损失,提高电能质量;提高功率因数,还可以降低电费支出。
对于企业电网来说,安装并联电容器可以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安装电容器还能实现节能减耗,为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八、长距离电缆的分布电容问题?
1,
两输电线间的电容
Co=0.01207÷[lg(D/r)]
Co—两输电线间的电容(μF/km)
D—两输电线轴线间的距离(cm)
r—导线半径(cm)
如题:D=0.7CM,r=0.15cm
Co=0.001053μF=1053Pf
(计算公式引自《电工计算应用280例》,P.21)
2,
两输电线间的电容Co可视为与指示灯并联,两输电线间的电阻Ro可视为与指示灯串联,
电源频率与Co、Ro、R无关,仍为50Hz,
指示灯R上的电压UR
UR=220×[R÷(R+Ro)]V
九、10kⅤ电缆分布电容怎么计算?
电缆分布电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C = ε₀ * εᵣ * L / (2 * π * log(D/d)),其中C为电缆的分布电容,ε₀为真空介电常数(8.854 x 10^-12 F/m),εᵣ为电缆的相对介电常数,L为电缆的长度,D为电缆外径,d为电缆内径。该公式利用了电缆的材料和几何形状参数,通过计算得出电缆的分布电容。要注意的是,电缆的相对介电常数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根据电缆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十、分布电容,寄生电容,分布电感,寄生电感,区别?
分布电容!电容的构造是两个相互绝缘的导体!此概念告诉我们几何所有的电路元件都寸在分布电容!分布电容即元件与周围所有导体或元件的效应电容!分布电感!同理!任何元件与导体及电感本身都有效应等效电感!即分布电感!寄生电容!由主电容或元件诱发的效应等效电容!寄生电感!由主电感或元件诱发的效应等效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