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相位超前还是滞后?

一、电感相位超前还是滞后?

不同的情况下,电感电流出现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当交流电流过电容器时,电容两端的电压相位会滞后电流90度;当流过电感时,电感两端的电压相位会超前电流90度。 另外,当交流电流过电阻时,电压和电流是同相位的,即相位差为0。因此,电感电流是超前还是滞后,应该以实际情况分析。

二、电感电流是超前还是滞后90度?

所谓“电感电压超前电流九十度”是从电流的角度来看的。

从电压的角度看,应该是电流落后90度。电压最高的时候电流才刚开始启动,而电流达到最大的时候电压已经降到0了。所以相对电流而言,电压的位相就显得超前了。

U=Ldi/dt得,电感的电压是由电流决定的 电感具有恒流作用,电压的变化随外电路的变化而变化,电压变化了以后,电流才会随着电压的变化缓慢变化,电压的积分才是电流,可见电感电压先变化,随之电流变化,电感电压的变化可以是迅速的,电流变化是缓慢的,总之它慢电压一个节拍。

三、电容电流超前还是滞后?

电容电流最大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为0,所以说电容电流超前电压。

四、电容电感超前滞后原因?

超前或者滞后原因如下:

电感因感抗抑制电流增加,因而电流滞后于电压。

电容的容抗抑制电压增加,因而电压滞后于电流。

    根据电感线圈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电感两端电压发生变化了,但电流变化缓慢,就体现电感中的电流滞后电感两端电压变化。

五、电感是电压超前还是电流超前?

电压超前电流是电压的相位超前电流的相位。

如果电压相角比电压大,就说电压的相位超前于电流相位

比如:U=380cos(314t+60°)

I= 10cos(314t+30°),就说电压相位超前电流相位60-30=30°

如果电压的正半周(或负半周)先出现,电流的正半周(或负半周)后出现,就是电压超前电流,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就是这个情况;反之就是电流超前电压,出现在电容元件上;而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变化是同时进行的。

扩展资料

在接通电路瞬间,电容两端电压为零,电容相当于短路,回路电流达到最大值(具体数值取决于回路阻抗)。随者电荷积累,电容电压逐步上升,电流逐步减小。当电压达到最大时电流等于零。你只要把以上过程画出图形,就可以看出:从电容电压为零到电流为零正好相差二分之π,也就是电流超前电压90度。

在每个周期里它都是初始充电电流先达最大值,而充电结束时才能达到电压最大值。因而它的电流最大值永远领先于电压最大值,三相交流电的一个完整周期是360度,每相差角120度,电容的超前电流超以单相而言为90度。

六、超前滞后电流的原理?

电压和电流相位之间超前和滞后是负载的固有性质造成的,当负载含有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时,由于储能元件不消耗有功功率,而是进行能量的吸收与回馈,造成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电感是储存磁场能量,能量与电流成正比,当电压加在电感上,电感会产生自感电势阻碍电流的变化,本质就是电能转换成磁能的过程,电流只能逐步增加,所以电流滞后电压。

电容是储存电场能量,电压与电容储存的电荷成正比,所以电压不会突变,只能随着电荷积累的过程逐步上升,即电压滞后电流。这些特性是电感、电容固有的物理属性,客观世界就是这样。因此: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有三种情况,当负载是纯电阻性质时,电压和电流相位相同;

当负载是(或含有)电感性质时,电压相位超前电流;当负载是(或含有)容性负载时,电压相位滞后电流,或者说,电流相位超前电压,如:平常用的异步电机,就是感性负载,用来补偿电网功率因数的补偿电容就是容性负载。

储能元件本身不消耗能量,但是引起的电流会在线路电阻上消耗能量,也会占用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所以要尽量克服,这就是必须提高系统功率因数的原因,功率因数是表示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占比的参数

七、感性负载属于电流滞后电压还是电流超前电压?

感性负载的电流是滞后于电压

感性负载

感性负载是指有些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时还会消耗无功功率。一般把带有电感参数的负载称之为感性负载。确切讲,应该是负载电流滞后负载电压一个相位差特性的为感性负载,如变压器,电动机等负载,称为感性负载。由于感性负载在接通电源或者断开电源的一瞬间,会产生反电动势电压,这种电压的峰值远远大于负载交流供电器所能承受的电压值,很容易引起车用逆变器的瞬时超载,影响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这类电器对供电波形的需要较高。

1定义

通常情况下,一般把带有电感参数的负载称之为感性负载。确切讲,应该是负载电流滞后负载电压一个相位差特性的为感性负载,如变压器,电动机等负载,称为感性负载。

感性负载:是指有些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时还会消耗无功功率。

感性负载:有线圈负载的电路,叫感性负载。

2释义

用电器分成:a.阻性负载。b.容性负载。c.感性负载,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不做有用功,除阻性负载外,多数为感性负载,为一组电感,通常用来补偿电路中的容性电流,因此补偿的时候多数就用电容来补偿,从而使纯容性负载(一组电容)用得比纯感性负载多。对于灯具来讲,靠气体导通发光的灯具就是感性负载,如:日光灯、高压钠灯、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靠电阻丝发光的属于阻性负载,如:碘钨灯、白炽灯、电阻炉、烤箱、电热水器、热油汀等。[1]  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大功率电器产品,如电动机、压缩机、继电器、日光灯等等,这类产品在启动时需要一个比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电流大得多(大约在3-7倍)的启动电流。例如,一台在正常运转时耗电150瓦左右的电冰箱,其启动功率可高达1000瓦以上。[2]

电感对电流的变化有抗拒作用。当流过电感器件的电流变化时,在其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极性是阻止电流变化的。当电流增加时,将阻止电流的增加,当电流减小时,将反过来阻止电流的减小。这使得流过电感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这是感性负载的特点。

低阻测量时,对于感性负载问题:1避免用脉冲式测量2决定于L/R时间常数。

3危害

由于感性负载在接通电源或者断开电源的一瞬间,会产生反电动势电压,这种电压的峰值远远大于负载交流供电器所能承受的电压值,很容易引起车用逆变器的瞬时超载,影响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这类电器对供电波形的需要较高。

开关旁边并联电容是为了在开关断开时减少开关断开的两个触点之间形成的电弧;开关闭合时,则没有消除电火花的作用。因为开关所接的电路中,常常都属于感性负载,感性负载在断电时由于电流不能突变,因此会在断开的两个触点之间形成的电弧,这个电弧一方面对触点造成损坏作用(容易拉成毛刺),一方面影响电路的断开时间;加上电容后,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使触点两端的电压也不能突变,因此就没有火花形成,其可吸收尖锋电压,起到保护触点的作用和及时断开电路的作用,防止击穿。

八、电感/电容的电流滞后/超前电压电压90°,为什么?

电容超前电阻90度,电感滞后电阻90度,这是句省略说法。完整说法是:(RLC并联电路中,RLC上各自电流之间,)电容(电流)超前电阻(电流)90度,电感(电流)滞后电阻(电流)90度。

九、电容相位超前还是滞后?

一般来说电容相位是滞后的。因为滞后指的是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电容器是容性元件,电压滞后电流;过电压是指电容器两端电压大于额定值的一定倍数

十、请问如何确定使用串联超前还是滞后还是超前-滞后校正?

超前校正会增大Wc,抬高bode图,滞后校正会减小Wc。 采用前置计数器和后置计数器实现触发点前后的采集样点数的控制,滞后一超前校正综合了滞后校正和超前校正的优点,可同时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即兼有快速响应特性和良好稳态精度。 超前/滞后控制是数字示波器的时基电路中的核心,控制捕捉触发点前后的信息。在数字示波器的设计中,无论是实时采样示波器还是非实时采样示波器(顺序采样、随机采样)多采用了超前/滞后控制的方案。

上一篇:下一篇:剩余动作电流断路器可以用什么代替?
下一篇: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