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傅立叶公式讲解?
根据傅立叶导热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Fourier's law of heat conduction),傅立叶定律是传热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热量的传导量.相关的公式如下
Φ=-λA(dt/dx)
q=-λ(dt/dx)
其中Φ为导热量,单位为W
λ为导热系数
A为传热面积,单位为m^2
t为温度,单位为K
x为在导热面上的坐标,单位为m
q是沿x方向传递的热流密度(严格地说热流密度是矢量,所以q应是热流密度矢量在x方向的分量)单位为W/m^2
dt/dx是物体沿x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一般形式的数学表达式:q=-λgradt=-λ(dt/dx)n
式中:gradt是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n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温度升高的方向.
二、macd公式讲解?
MACD是一种移动平均线的波动指标,MACD在应用上应先行计算出快速(一般选12日)移动平均数值与慢速(一般选26日)移动平均数值。以这两个数值作为测量两者(快速与慢速线)间的"差离值"依据。 所谓"差离值"(DIF),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日EMA数值。因此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愈来愈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也愈来愈大。 至于行情开始回转,正或负差离值要缩小到怎样的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转的信号。
MACD的反转信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EMA)。在MACD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计算公式中,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权值。
完整MACD需要通过四大步运算得到:计算短周期、长周期的EMA值(即:EMA最近);计算短、长周期间EMA差值(即:DIFF值);计算差值DIFF的EMA值(即:DEA);计算DIFF的离差(即:MACD值)。
以现在流行的参数12和26为例,其公式如下:
12日EMA的计算:EMA 12 = 前一日EMA 12 X 11/13 + 今日收盘 X 2/13
26日EMA的计算:EMA26 = 前一日EMA26 X 25/27 + 今日收盘 X 2/27
差离值(DIF)的计算: DIF = EMA 12 - EMA26 然后再根据差离值计算其9日的EMA,即"差离平均值",“差离平均值"用DEA来表示。
DEA = (前一日DEA X 8/10 + 今日DIF X 2/10) 计算出的DIF与DEA为正或负值,因而形成在0轴上下移动的两条快速与慢速线。为了方便判断,用DIF减去DEA,用以绘制柱状图。
三、约束反力公式讲解?
ΣMA =0, Ma -3KN.2m -4KN.m =0固定端约束反力偶矩Ma =10KN.m(逆时针绕向).ΣFy =0, Fay -3KN =0固定端竖直方向约束反力Fay =3KN(向上).ΣFx =0, 固定端水平方向约束反力Fax =0
四、电工公式大全讲解?
电工常用单位与公式都在这里,你记得几个?快来盘点下!
电功
表示电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路,电场力所做的功。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长短都有关系。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W表示功,功的单位是:焦耳(J)
W=Pt
P---功率(单位:瓦w)
t---时间(单位:秒s)
W=UIt
U---电压(单位:伏V)
I---电流(单位:安A)
t---时间(单位:秒s)
W=I^2Rt
I---电流(单位:安A)
R---电阻(单位:欧Ω)
t---时间(单位:秒s)
W=U^2/R×t
U---电压(单位:伏V)
R---电阻(单位:欧Ω)
t---时间(单位:秒s)
几种常见物体的电功:
①通过手电筒灯泡的电流,每秒钟所做的功大约是1J。
②通过普通电灯泡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一般是几十焦。
③通过洗衣机中电动机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是200J左右。
功率
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
P表示功率,功率单位是:瓦特(W)
P=W/t
W---电功(单位:焦j或千瓦时kWh)
t---时间(单位:秒s)
P=UI
U---电压(单位:伏V)
I---电流(单位:安A)
P=U^2/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U---电压(单位:伏V)
R---电阻(单位:欧Ω)
P=I^2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I---电流(单位:安A)
R---电阻(单位:欧Ω)
电荷
指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电的量,是物体或系统中元电荷的代数和。
Q表示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电流
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I表示电流,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1安培定义为:在真空中相距为1米的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通以相等的恒定电流,当每米导线上所受作用力为2×10-7 N时,各导线上的电流为1安培。初级学习中1安培的定义为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库仑,即:1安培=1库仑/秒。
一些常见的电流:
电子手表1.5μA至2μA,白炽灯泡200mA,手机100mA,空调5A至10A,高压电200A,闪电20000A至200000A。
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矢量是描述电路中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电量,方向向量为单位面积相应截面的法向量,指向由正电荷通过此截面的指向确定。
J表示电流密度,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方米A/㎡
电压
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简称伏),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
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1伏特等于对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 V = 1 J/C。强电压常用千伏(kV)为单位,弱小电压的单位可以用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U表示电压,电压单位是:伏特(V)
U=IR
I---电流(单位:安A)
R---电阻(单位:欧Ω)
U=P/I
P---功率(单位:瓦w)
I---电流(单位:安A)
U=IρL/S
I---电流(单位:安A)
ρ---电阻率(单位:欧姆·米Ω·m)
L---物体长度(单位:米m)
S---物体的截面面积(单位:平方米㎡)
电阻
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电阻单位之间的换算:1KΩ=1000Ω
R表示电阻,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R=U/I
U---电压(单位:伏V)
I---电流(单位:安A)
R=ρL/S
ρ---电阻率(单位:欧姆·米Ω·m)
L---物体长度(单位:米m)
S---物体的截面面积(单位:平方米㎡)
电导
表示某一种导体传输电流能力强弱程度。
G表示物体的电导,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S)或者欧姆(Ω)
G=1/R
R---电阻(单位:欧Ω)
G=I/U
I---电流(单位:安A)
U---电压(单位:伏V)
电阻率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物质所制成的原件(常温下20°C)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乘积与长度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电阻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ρ表示电阻率,电阻率单位是:欧姆·米(Ω·m)
ρ=1/κ
κ---电阻率(单位:西门子/米S/m)
ρ=RS/L
S---横截面积(单位:平方米㎡)
R---电阻(单位:欧Ω)
L---导线的长度(单位:米m)
ρ=E/J
E---电场强度(单位:牛/库N/C)
J---电流密度(单位:安/平方米A/㎡)
ρ=ρo (1+at)
ρo---0℃时的电阻率(单位:欧姆·米Ω·m)
t---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
a---电阻率温度系数
电导率
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在公式中,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κ来表示。电导率σ的标准单位是西门子/米(简写做S/m),为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1/ρ
ρ---电阻率(单位:欧姆·米Ω·m)
当1安培(1 A)电流通过物体的横截面并存在1伏特(1 V)电压时,物体的电导就是1 S。西门子实际上等效于1安培/伏特。如果σ是电导(单位西门子),I是电流(单位安培),E是电压(单位伏特),则:σ = I/E
电抗
类似于直流电路中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及电感也会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称作电抗,其计量单位也叫做欧姆。电抗随着交流电路频率而变化,并引起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变化。
X表示电抗,电抗的单位是:欧姆(Ω)
X=XLXc
XL---电路的感抗
Xc---电路的容抗
感抗
一般是因为电路中存在电感电路(如线圈)由此产生的变化的电磁场,会产生相应的阻碍电流流动的电动力。电流变化越大,即电路频率越大,感抗越大;感抗会引起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XL 表示感抗,单位为欧姆(Ω)。
XL=ωL
ω---角频率(单位:弧度/每秒rad/s)
L---电感(单位:亨利H)
XL=2πfL
f---频率(单位:赫兹Hz)
L---电感(单位:亨利H)
容抗
交流电频率越高,容抗越小,即电容的阻碍作用越小。容抗同样会引起电流与电容两端电压的相位差。
容抗用Xc表示
Xc=1/(ωC)
ω---角频率(单位:弧度/每秒rad/s)
C---电容(单位:法拉F)
Xc=1/(2πfC)
f---频率(单位:赫兹Hz)
C---电容(单位:法拉F)
角频率
角频率,也称圆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相角弧度值。角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与振动系统的固有属性有关。在国际单位制中,角频率的单位是弧度/秒(rad/s)。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角频率。角频率数值上等于谐振动系统中旋转矢量的转动的角速度。
在简谐振动中,频率的2π倍叫角频率。ω表示角频率,角频率单位是:弧度/每秒(rad/s)
ω=2πf=2π/T
f---频率(单位:赫兹H)
T---周期
五、xl公式详细讲解?
XL公式是指Excel中的公式,它们用于计算、分析、汇总和显示数据,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地管理数据。下面是XL公式的详细讲解:
1. 公式的基本格式:一个公式由一个等号(=)开始,后面跟着一个或多个运算符、数值、变量或函数。
例如: =A1+B1+C1
2. 运算符:Excel中有很多的运算符,包括加、减、乘、除等,它们用于数学计算、文本连接等操作。
例如: +,-,*,/等
3. 数值:Excel中支持各种数值类型,包括整数、小数、百分数和科学计数法等。
例如: 10, 3.14, 20%, 1.5E5等
4. 变量:变量是指在函数或计算中使用的一个数据标识符,可以是单元格、常量或其他的数据源。
例如: A1, $B$1, "hello"等
5. 函数:Excel中的函数是指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预定义代码。函数可以用于计算、过滤、格式化等操作,Excel中有数百个内置函数可供选择。
例如: SUM、AVERAGE、IF、VLOOKUP等
6. 嵌套函数:嵌套函数是指在一个函数中使用另一个函数。通过嵌套函数,用户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操作。
例如: =SUM(IF(A1:A5=2,B1:B5,0))
以上就是关于XL公式的详细讲解。在Excel中,使用公式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处理数据和解决问题,掌握好公式的使用技巧对于日常工作和生活极其有帮助。
六、分流公式详细讲解?
分流公式有V1=IR1=VR1/(R1+R2),I=V/(R1+R2)等等,分流是电学名称,意思是把大电流分成若干不同的线路,在串联电路中,当I一定时,U与R成正比。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节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
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等。因为直流电路中同一支路的各个截面有相同的电流强度。
分压原理,指的是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分压原理的公式为R1:R2=U1:U2。在并联电路中分流。
串联分压的原理: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并联分流的原理: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七、夏普比率公式讲解?
夏普比率计算公式
Sharpe Ratio=[E(Rp)-Rf]/σp
其中:E(Rp)为投资组合预期报酬率;Rf为无风险利率;σp为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一般来说,夏普比率越高,说明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也越高,对投资者越有利,通常情况下,基金夏普比率一般在0到1之间,也就意味着,基金报酬率高过波动风险。
八、excel公式来源讲解?
=MATCH(AE5,INDIRECT("A"&MATCH(AD5,$A:$A,)&":AB"&MATCH(AD5,$A:$A,)),) 使用 MATCH 函数在 范围 单元格中搜索特定的项,然后返回该项在此区域中的相对位置。 AE5为要搜索的值 INDIRECT("A"&MATCH(AD5,$A:$A,)&":AB"&MATCH(AD5,$A:$A,))为要搜索的单元格区域 第三参数缺省,表示精确匹配。
假设MATCH(AD5,$A:$A,)结果为数值n,则INDIRECT("A"&MATCH(AD5,$A:$A,)&":AB"&MATCH(AD5,$A:$A,))为An:ABn单元格区域。
九、正交化公式讲解?
求正交化公式:A=h/L。正交化是指将线性无关向量系转化为正交系的过程。设{xn}是内积空间H中有限个或可列个线性无关的向量,则必定有H中的规范正交系{en}使得对每个正整数n(当{xn}只含有m个向量,要求n≤m),xn是e1,e2,…,en的线性组合。
在数学中,向量(也称为欧几里得向量、几何向量、矢量),指具有大小(magnitude)和方向的量。它可以形象化地表示为带箭头的线段。箭头所指:代表向量的方向;线段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与向量对应的量叫做数量(物理学中称标量),数量(或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十、西格玛求和公式讲解?
∑(2i+1)表示和式:(2*2+1)+(2*3+1)+(2*4+1)+......+(2*10+1)=222。
i=2,式子中的2i+1是数列的通项公式Ai,i是项的序数,i=2表示从数列{2i+1}的第二项开始计算,顶上的10是运算到的10项截止。
大写Σ用于数学上的总和符号,比如:∑Pi,其中i=1,2,...,T,即为求P1 + P2 + ... + PT的和。小写σ用于统计学上的标准差。西里尔字母
的С及拉丁字母
的S都是由Sigma演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