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容器差压保护原理?
原理:电容器的差压保护就是电压差动保护,原理就象电路分析中串联电阻的分压原理。是通过检测同相电容器两串联段之间的电压,并作比较。
当设备正常时,两段的容抗相等,各自电压相等,因此两者的压差为零。
当某段出理故障时,由于容抗的变化而使各自分压不再相等而产生压差,当压差超过允许值时,保护动作。
二、电容器组差压保护动作?
1、差压保护的工作原理是比较每一相上两串电容器的端电压。
2、正常运行时,两串电容器的电压应该相等,如果不相等,误差到一个数值,保护就动作。
3、这个值就是保护整定值。计算保护整定值要考虑很多原因。放电线圈变比的误差要计算进去,两串电容值的误差也要计算进去。
三、电流保护范围怎么设置?
一、阶段式电流保护
①第I段: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第I段的整定值,是按大于被保护线路末端最大的短路电流的原则来整定。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影响大。第I段保护范围通常比较小,为线路全长的15~50%。由于灵敏度不够,所以第I段保护通常不能单独使用,要有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配合。为保证选择性,通常要延时,为了缩短延时时间,要求保护范围不能延伸太长,不能超出下一线路第I段的保护范围。时限级差一般为0.5秒。
②第II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即第II段,目的是为了弥补第I段保护的缺陷。
③第III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保护范围较大,通常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以及作为相邻下一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整定值是按大于最大的负荷电流来确,即在最大负荷电流作用下不能起动,且在装置动作以后故障切除后在最大负荷电流作用下能可靠返回。
动作延时按阶梯形时限配合原则来确定。
二、复合电压起动电流保护
采用复合电压起动时,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则可以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来整定,保护的灵敏度明显提高。
三、零序电流保护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基本特征,是产生零序电流及零序电压。
2、三相星形接线的相间短路保护,动作电流必须躲开最大的短路电流或负荷电流,动作时间长,灵敏度低。
3、利用零序分量构成专门的接地保护,动作速度快、灵敏度高(相对)零序电流的获得:零序电流滤过器。
四、电流保护范围划分依据?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重要特征之一是线路中的电流急剧增大,这就需要设置相应的当电流流过某一预定值时,反应于电流升高而动作的保护装置叫过电流保护。那么,电流保护如何分类呢?
电流保护如何分类
电流保护如何分类:阶段式电流保护
①第I段: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第I段的整定值,是按大于被保护线路末端最大的短路电流的原则来整定。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影响大。第I段保护范围通常比较小,为线路全长的15~50%。由于灵敏度不够,所以第I段保护通常不能单独使用,要有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配合。为保证选择性,通常要延时,为了缩短延时时间,要求保护范围不能延伸太长,不能超出下一线路第I段的保护范围。时限级差一般为0.5秒。
②第II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即第II段,目的是为了弥补第I段保护的缺陷。
③第III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保护范围较大,通常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以及作为相邻下一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整定值是按大于最大的负荷电流来确,即在最大负荷电流作用下不能起动,且在装置动作以后故障切除后在最大负荷电流作用下能可靠返回。
动作延时按阶梯形时限配合原则来确定。
电流保护如何分类:复合电压起动电流保护
采用复合电压起动时,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则可以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来整定,保护的灵敏度明显提高。
电流保护如何分类:零序电流保护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基本特征,是产生零序电流及零序电压。
2、三相星形接线的相间短路保护,动作电流必须躲开最大的短路电流或负荷电流,动作时间长,灵敏度低。
3、利用零序分量构成专门的接地保护,动作速度快、灵敏度高(相对)零序电流的获得:零序电流滤过器。
以上就是电流保护如何分类的全部内容了,电源的保护功能主要是过压、过流保护两种功能
五、电容器不平衡保护范围?
不平衡电压(开口三角保护)、差电压、桥差电流都是用于单星型接线,不平衡电流保护用于双星型接线。当电容器组总容量小于10000kvar,电压小于35kV时,采用开口三角保护的较多。当电容器组总容量大于10000kvar,电压等级在35-66kV之间时,壳采用差电压保护。当电容器组容量很大,一般为几十Mvar时,都是采用桥差电流保护。
六、电流纵差保护/磁平衡差动保护?
磁平衡式差动保护,又叫自平衡式差动保护,是利用磁平衡原理实现差动保护的一种方法,磁平衡式差动保护包含三组自平衡互感器以及三个电流继电器。
其基本原理是将电动机每相定子绕组始端和中性点端的引线分别入、出磁平衡电流互感器的环形铁芯窗口一次。
在电动机正常运行或起动过程中,流入各相始端的电流与流入中性点端的电流为同一电流,对于磁平衡电流互感器而言,该电流一进一出,互感器一次安匝为零,即一次励磁安匝处于磁平衡,则二次侧不产生电流,保护不动作。
当电动机内部出现相间短路或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破坏了电流互感器的磁通平衡,二次侧产生电流,当电流达到规定值时起动电流继电器,继电器使电动机配电柜内的断路器跳闸,切除电动机电源,达到保护电动机的目的。
传统纵联差动保护,其原理是在发电机两侧(中性点侧与出口开关侧)装有两组变比相同的电流互感器,按环流法连接将该相的差流回路接入电流继电器,在正常或保护范围外发生短路故障时,中性点与出口侧的电流数值和相位都相同,差流回路没有电流或极小,继电器不会动作;而当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将产生一个回路差流,当其超过电流继电器整定值时即启动发电机纵差保护动作。
电动机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情况下,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回路差电流为零,保护装置不会动作。
而当电动机发生内部故障时,差电流很大,此时保护动作。显然,要实现电动机三相纵差动保护,则需要6个电流互感器与3个电流继电器。
为了保证差动保护动作的灵敏性和外部故障的可靠性,纵差动保护一般都采取比率制动方法。
现场运行经验表明,传统纵差动保护受互感器特性的影响,可能会发生误动[6]。
例如当控制室离电动机操作现场很远时,中性点侧CT要承载过多电缆电阻负载,这样会使得其提前进入饱和,从而差电流增大,保护误动。
七、桥式差电流保护原理?
这两个保护在电容器组的保护中用得较多。平衡电桥有四个臂,当电桥平衡时,对角线无电流、无电压差,不稳定时才产生,用测量此不平衡电流或电压构成的保护就是桥差电流保护和桥差电压保护
八、10a电流保护器保护范围?
10a过载保护器超过10a就会自动断电。
当线路中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时,会自动跳脱切断电源并保持线路断电状态,保持断开的时间在3~60秒内会自动接通电源。
电流10A的保险盒并不是在于你用电器多大,其原理是最大承受故障电流是10A。也就是说当线路或电器发生短路电流超过10A时,那10A保险盒就动作。
九、保护电流偏差最大允许范围?
我国用于保护的电流互感器其准确级要求为:
1.普通保护:5P级、10P级。
正常情况下(在额定电流下)的变比误差分别是5P级的变比误差为±1%,10级的变比误差为±3%;在额定准确限值一次电流下的变比误差是5P级为±5%,10P级为±10%。
2.特殊保护:TYX级、TPY级、TPZ级。
正常情况下(在额定电流下)的变比误差分别是TPX级的变比误差为± 0.5%,TPY级的变比误差为±1%,TPZ级的变比误差为±1%;在额定准确限值一次电流下的变比误差TYX级、TPY级、TPZ级均为±10%。
十、电容器不平衡电流保护原理?
电容器不平衡电流保护的原理:
由于系统负荷变化等原因,系统电压也经常变化。
电容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内部有功功率损耗与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Qc=ωCU2 P=ωCU2tgδ。
当运行电压过高时,箱壳内的有功损失增加的很快,使电容器内部产生的热量超过电容器冷却作用所能散到周围空气中的热量时,热平衡就被破坏,温度升高,游离增大,使介质老化,寿命降低。
除造成电容器外壳膨胀外,由于热击穿发展,造成局部地方击穿,易引起电容器爆炸。
故电容器需装设较完善的工频过电压保护,确保电容器在不超过最高允许电压下和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