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芯线的电流换算口诀?
电工选线,是有口诀的,十下5,百上3,意思是10平方以下的铜线每平方5个电流,100平方以上的铜线每平方3个电流,铝线算一半
我国的家用电压一般是220v
1.5平方毫米的线电流=10a(安);承载功率=电流10a*220v=2200瓦
2.5平方毫米的线电流=16a(安)最小值;承载功率=电流16a*220v=3520瓦
4平方毫米的线电流=25a(安);承载功率=电流25a*220v=5500瓦
6平方毫米的线电流=32a(安);承载功率=电流32a*220v=7064
1.口诀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10下五100上二,
25、35,四、三界,
70、95,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
裸线加一半,
铜线升级算。
2.说明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安)不是直接指出的,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为此将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
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
(1)第一句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载流量(安)、可按截面的倍数来计算。口诀中的阿拉伯数码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如下:
1~1016、2535、5070、95120以上
}}}}}
五倍四倍三倍二倍半二倍
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口诀“10下五”是指截面在10以下,载流量都是截面数值的五倍。“100上二”(读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的载流量是截面数值的二倍。截面为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以下及100以上之外,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两种规格属同一倍数。
例如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不大于25℃时的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6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安;
当截面为15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0安;
当截面为7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175安。
9月7日20:10
从以上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它按口诀算为100安,但按手册为97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算为105安,但查表为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始端,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20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电流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只标12安。
(2)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
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线载流量并不很大。因此,只对某些高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
例如对铝芯绝缘线在不同条件下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0平方毫米时,则载流量为10×5×0.8=40安;若为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9=45安;若是穿管又是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7=35安。
(3)对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再加一半。这是
指同样截面裸铝线与铝芯绝缘线比较,载流量可加大一半。
例如对裸铝线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6平方毫米时,则载流量为16×4×1.5=96安,若在高温下,则载流量为16×4×1.5×0.9=86.4安6平方毫米的线电流=32a(安);承载功率=电流32a*220v=7064
10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毫米5a
11-99平方毫米的铜线每平方毫米4a
100平方毫米以上的铜线每平方毫米3a
铝线则在上面的数值后除以2,即一半
二、铜芯线的过电电流的计算?
电缆选择的原则是【简单算法】:
10mm2(含10mm2)以下的线以导线截面积乘以5就是该截面积导线的载流量
相应的截面积100mm2以上乘以乘以2
16mm2、25mm2乘以4
35mm2、50mm2乘以3
70mm2、95mm2乘以2.5
如果导线穿管乘以系数0.8(穿管导线总截面积不超过管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高温场所使用乘以系数0.9(85摄氏度以内)
裸线(如架空裸线)截面积乘以相应倍率后再乘以2(如16mm2导线:16*4*2)
以上是按铝线截面积计算
铜线升级算是指1.5mm2铜线载流量等于2.5mm2铝线载流量,依次类推
三、铜芯电线直径计算口诀?
很多人都知道电工线径有一个口诀表,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口诀表的原理呢我们首先看看这个口诀表。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我们来给它解析一下:“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2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2铝芯导线,载流量为 2.5×9=22.5(A)。从4mm2及以上铝芯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小,即4×8、6×7、10×6、16×5、 25×4。在这里我们算到了25mm2的电缆线在往上的线径就是下一句口诀了。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2的铝芯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2及以上的铝芯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2铝芯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2铝芯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以上的口诀 都是铝线的口诀那在使用铜线时我们就要按照下一句口诀来使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 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2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在我使用的电线中它都是有一定的规格的1mm2、1.5mm2、2.5mm2、4mm2、6mm2、10mm2、16mm2、25mm2、35mm2、50mm2、70mm2、95mm2、120mm2这些为常用的规格。在使用中我们还会用到穿线管在这种情况在这时我们就要用到下一句口诀。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意思是在穿管敷设两根、三根、四根电线的情况下,其载流量分别是电工口诀计算载流量(单根敷设)的80%、70%、60%。在穿管时管子的直径和穿管的线数对电缆的承载电流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电流通过电缆时会产生热量等等因素所以穿管时一般都会留有一定的空间
四、25平方铜芯线如何计算电流?
25平方铜芯线100A电流
一般在10个平方线以下的都要乘以5。16到25平方的线乘以4比如2.5平方的线乘5电流就等于12.5(这是安全电流,根据各方面得因素可能比还要高)就等于12.5功率是2750w如果是明线还可以加一半。额定功率是最大的功率像2.5线使用功率都可以超过3000w.
25平方x4 =100A
五、铜芯线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就是指铜线工作时允许通过的安全电流的大小。电流密度在不同的工作场合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电源变压器电流密度取2或2.5, 音频变压器电流密度取4.5。因为电源变压器长时间工作,所以电流密度取小一些。有关铜线的电
六、怎么计算铜芯线功率?
一般对于1.5、2.5、4、6、10㎜²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2、一般对于16、25㎜²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3、一般对于35、50㎜²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4、一般对于70、95㎜²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5、一般对于120、150、185㎜²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
铜芯电线电缆载流量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铜芯电线电缆载荷参照表:
1.5平方毫米――18A
2.5平方毫米――26A
4平方毫米――26A
6平方毫米――47A
10平方毫米――66A
16平方毫米――92A
25平方毫米――120A
35平方毫米――150A
功率计算公式(以18A)举例:
功率P=电压U×电流I=220伏×18安=3960瓦
七、铜芯线计算公式?
带绝缘皮的铜线的面积计算方法如下:铜线的总面积=3.14*单根铜线的半径的平方*总的铜线根数
比如:
用千分尺卡一下单根铜线的直径是0.5mm,那么它的半径就是0.25mm
总数量是20根的话
铜线的总面积=3.14*0.25*0.25*20根=3.9平方毫米
八、1.5铜芯线能带多少A电流?
1、1.5平方的铜线如果是短距离的可以承受13.5A的最大电流。
2、它的安全电流是7.5A,多股的铜绞线比独一根的铜线的承受电流要高,而且不容易发热,这是因为电流的集肤效应造成的,你最好是选用2平方以上的铜线。
3、也可以自己去算。一平方铜线承受安全电流,一般都按4A电流计算回答者:十下5,百上2,二五三五43界,铜线升级算.意思是十个平方以下的线,乘5,一百平方以上的线乘2二十五以下乘4三十五以上乘3铜线按线径的上级算,如1.5平方按2.5算这是工厂计算口诀.很管用.回答者: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九、铜芯线的电流换算公式?
每一平方MM能通过电流0.75。
总电流在10A以下的导线,每平方毫米可通过8A电流;
总电流在100A以上的导线,每平方毫米可通过2-3A电流;
总电流在10~30A之间的导线,每平方毫米可通过6A电流;
总电流在50~100安之间的导线,每平方毫米可通过5A电流;
铜芯线电源线电流计算法
1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8A。
1.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0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5A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0A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50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70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0A。
单相负荷按每千瓦4.5A(COS&=1),计算出电流后再选导线。
十、电流计算配线口诀?
十下5,百上3。
说明:
10平方以下的铜线每平方5个电流,
100平方以上的铜线每平方3个电流,
铝线算一半。
我国的家用电压一般是220V
1.5mm²的线电流=10A(安);
承载功率=电流10A x 220V=2200瓦。
2.5mm²的线电流=16A(安)最小值;
承载功率=电流16A x 220V=3520瓦。
4mm²的线电流=25A(安);
承载功率=电流25A x 220V=5500瓦。
6mm²的线电流=32A(安);
承载功率=电流32A x 220V=7064瓦。
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10下五,100上二,
25、35,四、三界,
70、95,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
裸线加一半,
铜线升级算。
说明: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安)不是直接指出的,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为此将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
(1)第一句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载流量(安)、可按截面的倍数来计算。口诀中的阿拉伯数码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
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如下
1 ~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以上
五倍 四倍 三倍 二倍半 二倍
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口诀“10下五”是指截面在10以下,载流量都是截面数值的五倍。“100上二”(读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的载流量是截面数值的二倍。截面为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以下及100以上之外,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两种规格属同一倍数。
例如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不大于25℃时的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6mm²时,算得载流量为30安;
当截面为150mm²时,算得载流量为300安;
当截面为70mm²时,算得载流量为175安。
从以上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它按口诀算为100安,但按手册为97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算为105安,但查表为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同样,2.5mm²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始端,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20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电流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只标12安。
(2)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
“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 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线载流量并不很大。因此,只对某些高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
例如对铝芯绝缘线在不同条件下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0mm²时,则载流量为10×5×0.8=40安;
若为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9=45安;
若是穿管又是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7=35安。
(3)对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再加一半。这是 指同样截面裸铝线与铝芯绝缘线比较,载流量可加大一半。
例如对裸铝线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6mm²时,则载流量为16×4×1.5=96安,
若在高温下,则载流量为16×4×1.5×0.9=86.4安
6mm²的线,电流=32A(安); 承载功率=电流32A*220V=7064瓦
10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毫米5A
11-99平方毫米的铜线每平方毫米4A
100平方毫米以上的铜线每平方毫米3A
铝线则在上面的数值后除以2,即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