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线路发生短路时,重要特征之一是线路中的电流急剧增大,这就需要设置相应的当电流流过某一预定值时,反应于电流升高而动作的保护装置叫过电流保护。那么,电流保护如何分类呢?
电流保护如何分类
电流保护如何分类:阶段式电流保护
①第I段: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第I段的整定值,是按大于被保护线路末端最大的短路电流的原则来整定。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影响大。第I段保护范围通常比较小,为线路全长的15~50%。由于灵敏度不够,所以第I段保护通常不能单独使用,要有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配合。为保证选择性,通常要延时,为了缩短延时时间,要求保护范围不能延伸太长,不能超出下一线路第I段的保护范围。时限级差一般为0.5秒。
②第II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即第II段,目的是为了弥补第I段保护的缺陷。
③第III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保护范围较大,通常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以及作为相邻下一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整定值是按大于最大的负荷电流来确,即在最大负荷电流作用下不能起动,且在装置动作以后故障切除后在最大负荷电流作用下能可靠返回。
动作延时按阶梯形时限配合原则来确定。
电流保护如何分类:复合电压起动电流保护
采用复合电压起动时,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则可以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来整定,保护的灵敏度明显提高。
电流保护如何分类:零序电流保护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基本特征,是产生零序电流及零序电压。
2、三相星形接线的相间短路保护,动作电流必须躲开最大的短路电流或负荷电流,动作时间长,灵敏度低。
3、利用零序分量构成专门的接地保护,动作速度快、灵敏度高(相对)零序电流的获得:零序电流滤过器。
以上就是电流保护如何分类的全部内容了,电源的保护功能主要是过压、过流保护两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