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多维标度法的基本思想?
多维标度法
多维标度法是一类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总称,包含各种各样的模型和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把高维的研究对象转化成低维情形进行研究,具体地说,多维标度法是以多绍研究对象之间某种亲近关系为依据(如距离、相似系数,亲疏程度的分类情况等),合理地将研究对象(样品或变量)在低维空间中给出标度或位置,以便全面而又直观地再现原始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可按对象点之间距离的远近实现对样品的分类,多维标度法能弥补聚类分析的不足之处,因为聚类分析将相似的样品归类,最后得到一个反映样品亲疏关系的谱系图。
聚类分析比较简便易行,但是,聚类分析的缺点是将一些高维的样品强行纳入一个一维的谱系分类中,常常使原始样品之间的关系简单化,甚至有时失真。而多维标度法是将几个高维研究对象,在近似的意义下,从高维约简到一个较低维的空间内,并且寻求一个最佳的空间维数和空间位置如2维或3维)而仍保持各研究对象数据的原始
二、简述阿奎纳法的理论思想?
阿奎那的法律思想比较系统。他反对国家的绝对自治,分析了不同的法律类型。
他将法律分成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他认为,永恒法是神的理性的体现,是上帝用来支配和治理宇宙的规范,是上帝的统治计划。它本身就是神的智慧,是最高统治者的施政计划,是一切法律的渊源。“一切法律只要与真正的理性相一致,就总是从永恒法产生的。”
自然法是人对上帝永恒法的分享和参与,是上帝用来统治人类的法律,反映神和人类的关系,是人的理性对神法的认知,人们能够通过自然法而知道永恒法的某些原则。积极的法律必须从自然法的一般原则导出特殊的规则,人法也是符合自然法的。自然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切有利和有毁于保全人类生命的东西;与人的本能相关的东西;引导人们向善和避免愚昧的东西。
三、简述我国劳动法法的立法指导思想?
《劳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①充分体现宪法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规定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规范。
④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指导思想保证了《劳动法》的制定工作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四、简述柏拉图的思想?
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理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人类感官所能够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并且每种现象都是因为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短暂变动等特征。
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之上,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且将它们作为自己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的理念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点,柏拉图的乌托邦,也就是他的政治观点,这一点在他的《理想国》之中有详尽的描写;第二点,柏拉图哲学的基础和中心——理念论;第三点,灵魂不朽学说,这三点构成了柏拉图的整个哲学学说。
五、简述<子夜>的思想主题?
思想主题:
(1)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和实业救国道路破产的深刻描绘。《子夜》描写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一群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有规模的职工近万人的丝厂,想发展中国民族工业,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但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对民族工业施以各种苛捐杂税,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再加上国民党南北军阀大战,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
(2)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府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压榨工人长人被迫奋起反抗的时代特征的深刻表现。吴荪甫等采取减工资、加工时等手段加剧压榨工人,使得工人无法生活下去,被迫进行罢工斗争。作品也描写了当时党内左倾盲动路线对工人运动造成的损失。
(3)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子夜》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描绘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子夜》艺术地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回击了托派的谬论,这是《子夜》的重要思想成就。
六、简述周代的音乐思想?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将礼乐作为一种维护周天子宗法制度统治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礼乐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儒家创始人——孔子一生所致力要追求的就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以周代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七、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验主义:杜威认为,人通过不断地接触和经验事物,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完成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2. 社会化教育: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术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社会责任感。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关心和社会承担。
3. 以学生为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他认为,教育是一种自由和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课程和活动。
4. 综合性教育: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不能只关注于学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思维、情感、体质等方面。
5. 民主教育:杜威是民主教育的倡导者,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公民意识。他认为,教育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如何掌握民主决策的技能。
总的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综合性为特点,倡导综合性、个性化、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简述庄子的真人思想?
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理,讲天道自然无为。但在“道”和“物”的关系上,他具有与老子不同的明显泛神论色彩。他认为形体产生于精神,而个别精神产生于“道”。但他又说:“通天下一气耳。”认为道即气,道作为世界统一原理,不是在天地万物之外的“造物者”,而是一切事物内在的原因,因此带有泛神论因素。他用“周、遍、咸”三个词来形容道的无所不在,认为天道瞬息万变,充满天地。他认为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移,虚满、生死都只是一时的现象,其形态是绝不固定的。他过分强调了绝对运动,由此导致否定相对静止,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他认为,从道看来,小草茎与大屋柱、丑人与美人、宽大、狡诈、奇怪,妖异等等,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从而形成了相对主义的理论,
在天人之辩中有关人的这一方面,他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为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因此,不要以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去对抗自然命运,个要以得之自然的天性去殉功名。从这种自然原则出发,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具备了理想人格的人就是无条件地与自然为一的“至人”。庄子认为真正获得自由的“至人”是无所待的,这样的至人超脱于是非、名利、生死之外,进入“灭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秘境界。
九、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十、简述克里格插值法的基本思想及特点?
常用的克里格方法又分为普通克里格和泛克里格两种。普通克里格是应用最普遍的,它假定均值是未知的常数。泛克里格用于数据趋势已知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判断的情况。克里格插值法分为可变搜索半径或固定搜索半径两类。
通过使用可变搜索半径,在计算插值单元时,可以指定计算中使用的点数。这使得对于每个插值单元来说,其搜索半径都是变化的。半径的大小依赖于搜索到指定点数的输入点时的距离。
指定最大的搜索半径,可以限制搜索半径。如果已知采样点在某些区域比较稀疏,可以指定最大搜索半径以避免影响插值精度。如果在达到最大搜索半径时,搜索到的点数还没有达到指定的数目,将停止搜索,用已经搜得的点计算插值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