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录波图是什么?
录波图是检测电力系统的,在我们的电力系统事故分析中,需要通过录波图来分析电力系统事故类型,分析判断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的正确性,二次回路的正确性、CT、PT 极性是否正确等等问题
二、录波图有零序电流没有零序电压?
1、一相电流增大,一相电压降低;出现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为同一相别。
3、零序电流相位与问题相电流同向,零序电压与问题相电压反向。
4、问题相电压超前问题相电流约 80 度左右;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约 110 度左右。
三、录波电压突变的原因?
因为示波器的带宽是一个定值,当你输入的信号频率慢慢增加的时候,信号的高频分量就会被示波器滤除,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信号的幅度减小了。
这点的话,你可以看看对示波器带宽的定义:示波器带宽指的是正弦输入信号衰减到其实际幅度的70.7%时的频率值,带宽决定着示波器对信号的基本测量能力,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示波器对信号的准确显示能力将下降。
如果没有足够的带宽,示波器将无法分辨高频变化,幅度将出现失真,边缘将会消失,细节数据将被丢失,得到的关于信号的所有特性都是没有意义的。
四、谐振电压特征?
一、线性谐振过电压
1) 参与谐振的各电气参量均为线性。
2) 谐振发生在电网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或相近时。
3) 多为空载线路不对称接地故障的谐振、消弧线圈补偿网络的谐振和某些传递过电压的谐振等。
二、铁磁谐振过电压
1) 与电容组成谐振回路的电感参数作周期性变化,变化频率一般为电源频率的偶数倍。
2) 谐振所需能量由改变电感参数的原动机供给,它不仅可以补偿回路中电阻的损耗,并且使回路的储能愈积愈多,保证了谐振的发展。
3) 谐振过电压和电流理论上能趋于无限大。但是由于实际上常受电感磁饱和的影响,使回路自动偏离谐振条件,使过电压不致无限增大。
三、参数谐振过电压
1) 谐振回路由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空载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系统的电容元件组成。
2) 谐振频率可以等于电源频率(基波共振),也可为其简单分数(分次谐波共振)或简单倍数(高次谐波共振)。
3) 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自激产生,但大多需要有外部激发条件。回路中事先经历过足够强烈的过渡过程的冲击扰动。
4) 在一定的回路损耗电阻的情况下,其幅值主要受到非线性电感本身严重饱和的限制。
五、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电压?
串联谐振时,电容或者电感上的电压可能会高于电源电压,并联谐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一致,但元件的电流可能会大于主电路中的电流。
六、故障录波需要采电压吗?
微机故障录波器一般要录取电压量UA、UB、UC、3U0,电流量IA、IB、IC、3I0;高频保护高频信号量,保护动作情况及开关位置等开关量信号
七、为什么称为电流谐振和电压谐振?
电压谐振:在电感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当电路端电压和电流同相或电路的功率功率因素等于1时,称为电压谐振。发生电压谐振条件是:XL=XC
电流谐振:在电感和电容并联的电路中,当电容的大小恰恰使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即电源电能全部为电阻消耗,成为电阻电路时,叫作并联谐振。并联谐振也称为电流谐振。
八、什么是谐振干波?
物理的简谐振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其动力学方程式是F=-kx
在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共振:当策动力的频率和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电路里的谐振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当电路的激励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电路的电磁振荡的振幅也将达到峰值。实际上,共振和谐振表达的是同样一种现象。这种具有相同实质的现象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叫法而已。
收音机利用的就是谐振现象。转动收音机的旋钮时,就是在变动里边的电路的固有频率。忽然,在某一点,电路的频率和空气中原来不可见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起来,于是,它们发生了谐振。远方的声音从收音机中传出来。这声音是谐振的产物。
九、电流谐振与电压谐振的原理是什么?
电容的在线电流比电压超前90度!电感的在线电压比电流超前90度!
这两个元件并联后接入电路!在电路通电流的瞬间电容会产生一个充电脉冲!电感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势!因两者的电流和电压最大值在时间相位上互差90度!这就造成了两者的电流或电压总是在你强我弱或你弱我强的状态下变化!这就是振荡!但这种振荡是会随着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稳定会慢慢停歇的!因此这种振荡也称衰竭式振荡!为了使这种振荡不断的维持下去!就必需给LC回路补充同频的振荡能量!因此就有了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回授(反馈)电路产生!有了源源不断的同频脉冲的回授补充!
十、什么是电压谐振电路?
谐振电路在具有电阻r、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位相一般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调节电路元件(l或c)的参数或电源频率,可以使它们位相相同,整个电路呈现为纯电阻性。电路达到这种状态称之为谐振。在谐振状态下,电路的总阻抗达到极值或近似达到极值。研究谐振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这种客观现象,并在科学和应用技术上充分利用谐振的特征,同时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
按电路联接的不同,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