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频的频域特征?
频域特征:
频域应用中一般有EQ 均衡器,调制,激励等。
1. 均衡器
声音信号 的频谱覆 盖从 2 0 H Z 一 20 K H Z 。 对人耳监听而言 , 150 一 250H Z 之间是 人声的低频敏感部分。 4KHZ 一 6KHZ部分是人耳最敏感 的部分 (即中高频部分 ) , 10KHZ 左右是人声的高频敏感部分 。
2. 调制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低频数字信号(如音频、视频、数据等)调制到高频数字信号。
调制可以使声音的音调产生变化,对声音信号进行诸如变调处理和其它特殊音效处理,比如变色处理等。
3. 激励
对声音信号产生高次谐波 , 以增加它的层次感和穿透力。
音高为 C 的元音 “ 啊” 就是一个单音, 它的主体是以245HZ为基次谐波的音频信号 , 除此之外就是 它在频谱轴上 的二次谐波 , 三 次谐波依次类推逐渐递 减 。
4. 开源库
sox是最为著名的声音处理开源库,已经被广泛移植到Windows、 Linux、Mac OS X等多个平台。sox项目是由Lance Norskog创立的,后被众多开发者逐步完善,现在已经能够支持很多种声音文件格式和处理声音效果。它默认支持的输入/输出是WAV文件。
二、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常用的音频帧特征分为三类: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学感知特征。
时域特征:时域特征也是信号的统计特征,特征提取使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常见时域特征包括:均值、方差、均方根、偏度、峰度等;
频域特征:频域特征一般指利用快速傅里叶变化,通过频谱分析得到的信号特征。
三、方波的频域?
方波是一种由一系列等幅、等宽的矩形脉冲组成的信号,其频域特性为:
1. 方波的频谱是离散的,只有基频及其奇次谐波,即频率为f、3f、5f……(f为方波的基频)的正弦波分量。
2. 方波的基频f对应的波长是方波周期的两倍,因此频域中的基频分量占据的频带宽度是其奇次谐波分量频带宽度的两倍。
3. 方波的频谱在频率为奇数倍基频处有较强的分量,而在偶数倍基频处则有较弱的分量,这是因为方波的矩形脉冲在奇数倍基频处相位相同,叠加后会增强;而在偶数倍基频处相位相反,叠加后会相互抵消。
四、简述时间域,频域,和时频域的区别?
时域即时间域,自变量是时间,即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信号的变化。其动态信号x(t)是描述信号在不同时刻取值的函数。这和我们平时所讨论的函数概念类似。
频域即频率域,自变量是频率,即横轴是频率,纵轴是该频率信号的幅度,也就是通常说的频谱图。频谱图描述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及频率与该频率信号幅度的关系。频域是把时域波形的表达式做傅立叶变化得到复频域的表达式,所画出的波形就是频谱图。是描述频率变化和幅度变化的关系。
对信号进行时域分析时,有时一些信号的时域参数相同,但并不能说明信号就完全相同。比如具有相同函数结构的两个信号可能并不相同,因为信号不仅随时间变化,还与频率、相位等信息有关,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信号的频率结构,并在频率域中对信号进行描述。
五、谐振电压特征?
一、线性谐振过电压
1) 参与谐振的各电气参量均为线性。
2) 谐振发生在电网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或相近时。
3) 多为空载线路不对称接地故障的谐振、消弧线圈补偿网络的谐振和某些传递过电压的谐振等。
二、铁磁谐振过电压
1) 与电容组成谐振回路的电感参数作周期性变化,变化频率一般为电源频率的偶数倍。
2) 谐振所需能量由改变电感参数的原动机供给,它不仅可以补偿回路中电阻的损耗,并且使回路的储能愈积愈多,保证了谐振的发展。
3) 谐振过电压和电流理论上能趋于无限大。但是由于实际上常受电感磁饱和的影响,使回路自动偏离谐振条件,使过电压不致无限增大。
三、参数谐振过电压
1) 谐振回路由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空载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系统的电容元件组成。
2) 谐振频率可以等于电源频率(基波共振),也可为其简单分数(分次谐波共振)或简单倍数(高次谐波共振)。
3) 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自激产生,但大多需要有外部激发条件。回路中事先经历过足够强烈的过渡过程的冲击扰动。
4) 在一定的回路损耗电阻的情况下,其幅值主要受到非线性电感本身严重饱和的限制。
六、频域图像的原理?
1.如果需要看频谱图是要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其实是将图像的灰度分布函数变换为图像的频率分布函数。
2.图像的频域中的高频分量对应图像的细节信息,图像低频分量对应图像的轮廓信息。高频分量代表的是信号的突变部分(即灰度值梯度大),而低频分量决定信号的整体形象(即梯度小)。
3.在频谱图中,可以看到亮度不同的点,这些点中亮度大就证明该点的梯度大(即高频分量),亮度小证明该点的梯度小(即低频分量)。
4.频谱图中中心部分代表高频分量,四周代表低频分量,尤其是四个顶点。
七、频域滤波的优点?
频域滤波优点:可以灵活地解决加性噪声问题,但无法消减乘性或卷积性噪声。是一种在频域中同时将图像亮度范围进行压缩和将图像对比度进行增强的方法,是基于图像成像模型进行的。
频率域滤波是对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将图像由图像空间转换到频域空间,然后在频率域中对图像的频谱作分析处理,以改变图像的频率特征。
八、周期频域的特性?
1、离散性:频谱谱线是离散的。
2、收敛性:谐波幅值总的趋势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3、谐波性:谱线只出现在基频整数倍的频率处。
频谱是频率谱密度的简称,是频率的分布曲线。复杂振荡分解为振幅不同和频率不同的谐振荡,这些谐振荡的幅值按频率排列的图形叫做频谱;频谱广泛应用于声学、光学和无线电技术等方面;频谱将对信号的研究从时域引入到频域,从而带来更直观的认识;分析各种振动的频谱就能了解该复杂振动的许多基本性质,因此频谱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各种复杂振动的一项基本方法
九、频域响应的物理意义?
一个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响应
举个简单不严谨但容易理解的例子
你拿一个绿色的玻璃片,这个绿色的玻璃片就可以看做一个系统
然后用一束白光照射,只有绿光透射过玻璃片
白色的光是多种波长“赤橙黄绿青蓝紫”光的混合,这其中,每种颜色的光对应一个频率(可见光的颜色和波长相关,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而玻璃片对绿光的响应是通过,对其他光的响应是衰减,那么最后形成的输出光就是绿光
对这个过程的描述就是频率响应
十、时域与频域的区别?
时域和频域性质不同
时域是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输入下,根据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
频域是研究控制系统的一种工程方法。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的合成。描述控制系统在不同频率的正弦函数作用时的稳态输出和输入信号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称为频率特性,反映了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响应的性能。
时域和频域原理特点不同
时域是在初值为零时,一般都利用传递函数进行研究,用传递函数间接的评价系统的性能指标。
频域是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的一种图解方法。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一样,可以用来表示线性系统或环节的动态特性。建立在频率特性基础上的分析控制系统的频域法弥补了时域分析法中的不足,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