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最大承受电压?
因为人触电时,电流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因素,电流越大,伤害越严重。经验证明,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毫安时,触电伤害会危及人的生命,并且触电人不容易自己脱离电源。人体的电阻一般在800欧姆到10000欧姆之间。按800欧姆计算人体的电阻,通过50毫安的电流,要在人体上加40伏的电压。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规定36伏以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
但应该注意的是,人体的电阻在某些情况下会急剧下降。如工作场所非常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人流汗或被导电溶液溅湿;有导电灰尘等。这时36伏也并不是安全电压,而规定加在人体的电压不超过12伏,所以,12伏电压称为绝对安全电压。但通常情况下将36v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二、人体静电电压最大是多少?
1、人体静电电压最高可达约50kV以下,因为当存在连续起电过程时,由于电荷泄漏和放电,使得人体最高电位得以被限制。
2、一般生活中,在不同湿度条件下,人体活动产生的静电电位有所不同。在干燥的季节,人体静电可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
三、人体最大电压值是多大?
人体最大电压值是36v
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是不高于36伏。安全用电规则中规定,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实践和理论都证明,低于36伏才是安全电压。
四、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时多少?
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是50V,人体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安全电流为10mA。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五、人体触电电压?
电作用与人体的机理是很复杂的,研究表明,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电伤和电击;电伤是指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引起人体外表的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电伤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一般无生命危险;电击是指电流流过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这是触电事故后果中最严重的,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
一般情况下,交流15---20毫安以下及直流50毫安以下,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即使电流小到8---10毫安,也可能使人致命,人体电阻一般在1000欧姆左右,中国规定交流安全电压上限为42伏,直流电压上限为72伏,照明用电电压为220伏,那是危险电压!
六、人体的电压是多少,人体有没有电压的?
人体具有电压,但是这个电压难以具体量化。人体细胞内外之间的离子浓度及分布存在差异,形成了一个离子浓度梯度,这就会导致细胞内外存在电位差,形成细胞膜电势,这就是所谓的人体电压。即使在身体不动静止状态下,人体内部也具有微弱的电流,但这个电流和电压非常低,无法被常规的导体测量。同时,人体的电压及其变化受到影响的因素也非常复杂,如心跳、呼吸等生理活动都会对电压产生影响。因此,准确量化人体电压非常困难。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人体具有电压,但是与电器等外部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人体电压是无法对外释放并产生电击的。
七、人体的绝缘电压?
行业规定 安全电压为36V,安全电流为10mA,原因如下: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人体对电流的反映:
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
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36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八、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1. 皮肤的特点:皮肤由浅到深分为三层,包括多种组织。人种、年龄、健康状况不同,皮肤的颜色和厚度会有差异。
2. 皮肤的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皮肤下面的其他组织免受外界侵害,还有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分泌、排泄等。皮肤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保护皮肤非常重要。
九、人体最大的骨?
籽骨的作用就像滑轮一样,存在于一些关节周围复杂的肌腱组织里。大部分籽骨都只有几毫米宽,呈卵状或芝麻籽的形状(“籽骨”的“籽”就是由此而来的)。人体最大的籽骨是髌骨,或称膝盖骨,可以对股骨和胫骨的末端起到保护作用,它们在膝关节处会合。人类的膝盖骨通常为44毫米(1.73英寸)宽、36毫米(1.41英寸)长。
十、人体承受最大冲力?
速度并不对人体产生影响 产生影响的是加速度 据资料记载人体可承受的加速度在10G左右.出现于早期的宇航员.由于宇航设备的落后,早期的火箭加速度极大,经常在起飞之后的三十秒内达到10G.现代火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电脑控制,运动轨迹更加合理化,升空以后一般是3G的加速度. 这里需要提一下加速度单位G的概念:在地球表面,人体处在重力中,在1G的力的作用下表现出正常的体重.而在火箭升空过程中,3G的加速度意味着人的体重变为正常的3倍.在运动中,力学上加速度与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加速度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影响最大。这不断增加的加速度,会影响人体因血液和其他体液的压力分布。当航天器迅速上升时,人体内的血液就会像乘电梯脚下沉一般,血液也迅速向下部集中,使下部血管膨胀,血管壁受到很大的压力,继而导致血管中的液体向四周的组织渗透漏,使下肢肿胀刺痛。血液向下部集中,还将使心脏和头部出现缺血的现象,出现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时,甚至出现神志模糊。为了避免这些后果出现,宇航员会穿着抗荷服装置来干扰血液的流动.重力会使血液向身体的下部流动,而这种装置可以避免血液在腿部过度集中。同时让宇航员采取适当的姿态,使用可后躺的座椅,可减少头部与心脏的缺血,从而提高宇航员的抗加速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