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电机电压相位超前电流?
电动机电压相位超前电流相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电压和电流相位之间超前和滞后是负载的固有性质造成的,当负载含有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时,由于储能元件不消耗有功功率,而是进行能量的吸收与回馈,造成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2、电动机属于感性负载,当电压加在感性负载上时,电感会产生自感电势阻碍电流的变化,本质就是电能转换成磁能的过程,电流只能逐步增加,所以电流滞后电压也就是电压相位超前电流相位
二、线电压相位超前相电压30°是什么意思!~~~~~·?
三相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都与连接方式有关。对于星形电源,图中线电压Ubc是相电压的根3倍,依次超前Uan、Ubn、Ucn、的相位30度
三、为什么线路带阻容负载首端电压相位超前末端电压相位?
输电线路首端电压与末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互补。首末端的电压相位差只与有功功率的传输有关,有功功率的留过会导致相位的滞后。线路即使空载,线路还是有阻抗的,也就是有有有功功率的传递和损耗。所以末端相位会滞后首端相位。
原因: 设线路首端电压为U1,末端电压为U2,对地容抗XC,感抗XL,电阻R。对于高压线路,与容抗和感抗相比R可忽略不计,则U1=U2+UX-UC,很明显UX与UC方向相反且UC>UX,因此U1<U。
关系分析
这种电压升高是由于空载或轻载时,线路的电容(对地电容和相间电容)电流在线路的电感上的压降所引起的。它将使线路电压高于电源电压。
当愈严重,通常线路愈长,则电容效应愈大,工频电压升高也愈大。长距离空载线路,线路对地容抗大于线路感抗时,就会发生线路末端电压升高的现象,此现象称之为电容效应。也叫容升。
四、电感元件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90度,所以电路中总是先由电压后有电流?对不对?
对是对的,但是因为:电感元件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90度,所以电路中总是先由电压后有电流的说法是不对的。
五、电压超前电流相位原理?
答:电压超前电流是电压的相位超前电流的相位。
如果电压相角比电压大,就说电压的相位超前于电流相位
比如:U=380cos(314t+60°)
I= 10cos(314t+30°),就说电压相位超前电流相位60-30=30°
如果电压的正半周(或负半周)先出现,电流的正半周(或负半周)后出现,就是电压超前电流,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就是这个情况;反之就是电流超前电压,出现在电容元件上;而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变化是同时进行的。
六、线电压的相位超前相电压多少?
当线路Y接时,线电压=/3相电压,线电压超前30度,线电流等于相电流。当线路三角连接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线电流=/3相电流,线电流滞后相电流30度。
三相电源或三相负载每一相两端的电压。在星形接法时(设中性点为N)为相对中性点电压,其A相、B相和C相的相电压分别为UAN、UBN、UCN;在三角形接法时为相与相之间电压,其A相、B相和C相的相电压则分别为UAB、UBC和UCA。
线电压是多相供电系统两线之间,以三相为例,中A、B、C三相引出线相互之间的电压,又称线电压。星型连接的线电压的大小为相电压的根号3倍。三角形电源的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七、感性负载电压超前电流相位原理?
感性负载首先要产生自感电动势,来阻止电源电压,2/π后才有电流,这样电流就落后电压2/π。
八、电压超前电流相位加还是减?
问题本意应该是求相位差是加还是减。
希望下面的解释能有所帮助。
交流电路中,相位差就是初相位之差。在瞬时表达式中,初相位前的正负号,就表示超前电还有滞后。“-”表示滞后。
如u=Umsinα
i=Imsin(α-30º)
这是以u为参考,i滞后u30º。或说u超前i30º。
计算相位差是带符号进行减法运算。
如上例求电压u与电流i的相位差,
相位差用φ表示,则有:
φ=0-(-30º)=30º
计算结果为正值,电压超前。
九、电压超前电流相位角怎么表示?
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 θ ) 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 cosθ 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 cosθ = P /S 。Φ 就是相位角。 滞后和超前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也就是说,比如是容性负载(电容器),那么他会导致最终电流超前90度,如果是电感则产生最终电流超前-90度(即滞后90度) ; 反过来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假设电压为X轴水平方向,则是否超前则为Y轴垂直方向,当为容性负载时为Y正半轴部分,感性负载为Y负半轴部分; 无论是正超前还是负超前(滞后)都会导致功率因数下降,而纯阻性负载其超前角是0度,这个时候功率因数为1。
十、相电压相位为什么超前相电流?
当功率因数迟相时相电压相位超前相电流。当功率因数进相时相电压相位滞后相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