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啥达到灯泡的额定电压后灯泡就能正常发光呢,灯泡发光与什么因素有关?
首先,灯泡能否正常发光取决于额定电功率,达到额定电压才能实现达到额定功率。我们知道:P额=W/t ,
又因为W=UIt,
代入得:P额=UI
由欧姆定律I=U/R,代入得
P额=U平方/R(其中U指额定电压)
你看,电阻R在理想状态下不会改变,所以达到灯泡额定电压,才能正常发光。
得证。
对了,有一点很重要:不同灯泡发光的原理是不一样的。我们实验用的小灯泡是白织灯,通过灯泡内钨丝的电流做功是,使钨丝发热,你见过打铁没有,烧红的铁棒会发光吧,一样的道理。但是钨丝在发热时电阻会慢慢变大,所以实际功率会变小,达不到额定功率,这就是为什么灯泡开的时间太长就会变暗的原因,你有试验箱可以自己试一下。当然也有可能是电源没电了,不过考试时我们一般认为电源是不可能没电的,除非题目要求
还有一种家用灯泡节能灯,它的原理与白织灯不同,我不懂,就不瞎说了
二、在家里没有导线怎样使小灯泡发光?
可以利用盐水代替导线使小灯泡发光
三、小灯泡发光的作用?
小灯泡发光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有电阻的导体时候发热的原理。其发热功率为:P=U2/RP为功率,U为电压,R为电阻(此处2为平方)可见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则发热功率越大。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做的,钨的特点是熔点高,在通电时可达到千度高温而不熔断。灯丝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细,而且是圈圈的,不是直的。
小灯泡正常发光意味着它是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条件下工作,这两者满足了,他就会以额定功率工作了。如果他以额定功率工作了,那他就一定是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条件下工作。
四、怎样让小灯泡发光?
要让小灯泡发亮,需要以下步骤:
1、了解灯泡的工作电压和工作方式。比如直流5v。
2、根据灯泡的电压选择对应的电源、开关、导线灯。比如直流5v的灯泡就找个5v的电源。
3、将灯泡开关电源连接起来,如果是LED灯泡,还需要考虑电源的极性,灯泡的正极接电源正输出。
4、合上开关,点亮灯泡。
五、怎么制作发光小灯泡?
准备好铜线,绝缘板,没绝缘板,木板也行,不能用松木,很危险,准备一个开关,一个保险丝,一个发光二级管,没二极管,小灯泡也行,不过发光管更好,用铜线把开关、保险,干电池,发光管串着连接起来,就行了,记者固定在绝缘板上,得用绝缘胶来固定
六、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超过额定电压几倍被烧坏?
一般不超过1.1倍,电压高了流过电流大了,发热也高了,灯泡寿命就短了
七、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结论?
灯泡亮了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实验结论:电路中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循环的封闭的路线,小灯泡才能亮
本实验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是学生明白了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接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另一个接入点,顺着导线又流回电池的负极,这就形成了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也就亮了。
八、小灯泡发光温度是多少?
灯泡靠著加热内部的灯丝(燃点高的钨丝),使其达到高温(约 2500℃).
藉由热辐射而产生可见光.
当物体的温度低於 400℃时,所辐射出的电磁波大多为人的眼睛所无法侦测的 红外线.
高於400℃时 在暗室内人眼可以感受微弱的亮光.当温度逐渐增高时,
不仅可见光的强度会增强,颜色也会由暗红(500℃)转澄,转 黄 而至 白光.
在 1700℃时 会辐射出类似蜡烛的橘红色光.若温度达 5800℃则能产生如太阳一般的光线.
就是说当你能看到灯丝变成微弱的红色,温度大概500~600℃吧.
正常时估计也就一千多度.灯泡的功率与灯丝的温度和亮度都是成正比的.
白炽灯能够达到2500度,但是实验室的小灯泡(电珠)1.5V、4.5V等也就一千多度就差不多了.
九、小灯泡的发光部位是?
灯泡的发光部位是灯丝,也称为电阻丝。灯丝是由高熔点金属制成的细丝,通常是钨丝或钨合金丝。当电流通过灯丝时,它会发热并发出光线,从而让整个灯泡发光。
在灯泡中,灯丝被包裹在一个真空或气体填充的玻璃壳中。当电流通过灯丝时,它会加热灯丝并使其发出光线。这种发光过程被称为热辐射,因为它是由物体的热量产生的辐射。
不同类型的小灯泡使用不同类型的灯丝。例如,普通的白炽灯泡使用钨丝作为灯丝,而气体放电灯泡(如荧光灯)使用镉、汞等金属蒸汽作为发光源。
十、小灯泡正常发光,说明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吗,跟电流有关系吗?
正常发光说明达到额定电压。
跟电流也是有关系的,称为额定电流。不过此时的电流不等于额定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因为随着温度升高电阻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