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三物理所有电路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二、物理电路公式?
电学物理公式:F=kQ1Q2/r。电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电”的形成及其应用。 “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三、初三物理热学公式?
热力学公式:
1、热容公式:Q=cmΔT
2、热传导公式:Q=kA(ΔT/L)
3、热压公式:P = kQ/V
4、熵守恒公式:ΔS = ΔQ/T
5、热量守恒公式:Q1 + Q2 = Q3 + Q4
6、热工学变换公式:dU = dQ - PdV
7、散热公式:Q = σAT4
8、Carnot 循环效率公式:η = (T2-T1)/T2
四、初三物理电学公式?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2电荷知识点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e=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五、初三物理公式归纳?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8、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六、初三物理电路口诀?
以下是初三物理电路的一些口诀,供您参考:
1. 串联中R相加,并联中I相加。
2.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阻,U=IR,I=U/R。
3. 电阻是电路的阻碍,单位是欧姆,R=U/I。
4. 构成电路的四个要素,电源、导线、电器、开关。
5.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顺应正电荷的流动方向。
6. 交流电的频率常常是50Hz,单位是赫兹。
7. 电阻的大小与电阻体材料、长度、截面积有关。
8.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电子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9. 电阻与其电阻率成正比,与其长度和截面积成反比。
10. 直流电路中,电流大小不变,方向不变,电压和电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
七、初三物理简化电路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简化电路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而在这门学科中,简化电路是一个重要而基础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电路原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通过对初三物理简化电路教学的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空间。
1. 缺乏足够的实例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简化电路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这部分原因在于我们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例的分析。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简化电路的概念和应用。
2. 缺乏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
初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方式。然而,在简化电路的教学中,我们大多只使用了文字和图表的方式来传递知识,缺乏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我们需要研发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例如动画、实物模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简化电路的概念。
3.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将学生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4. 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简化电路是一个实际应用性很强的知识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兴趣。因此,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简化电路的搭建和分析。
5. 忽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初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然而,在简化电路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讨论和思考,将简化电路与日常生活中的电器、电路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结语
通过对初三物理简化电路教学的反思,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实例分析、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个体差异关注、实践操作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们相信能够提高学生对简化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知识传递。
八、物理电路串联并联公式?
一,串联电路:
1,电流:I=I1=I2;
2,电压:U=U1+U2;
3,电阻:R=R1+R2;
二,并联电路:
1,电流:I=I1+I2;
2,电压:U=U1=U2;
3,电阻:1/R=1/R1+1/R2;
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九、物理并联电路电阻公式?
并联总电阻值的计算
1/R总=1/R1+1/R2+……+1/Rn
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R1、R2...Rn,表示的是各电阻的阻值
并联电阻定义
两电阻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称为并联电阻。由单纯的并联电阻或用电器(如用电器:电视机,空调等)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并联。
十、初三物理公式怎样运用?
首先仔细读题用物理量字母表示给出己知量,并把单位换算成公式要求单位;其次由己知量和所求量关系找到相应公式,变形公式后代入数量,计算便得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