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压偏置电路集电极电阻的作用?
这是一个负反馈电阻,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类型;作用是稳定静态工作点,并给基极提高偏置电压,当某些原因导致管子温度升高或电源电压升高时,集电极电流就会相应增大,集电极电阻分压增大,导致集电极输出电压下降,下降的电位点恰好是基极的偏置电压,这样基极电压减小基极电流也减小输出集电极电流就会减小了,从而达到了稳定。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由基极偏流电阻,集电极负载电阻,晶体三极管组成。基极电阻为晶体管提供基极偏流,集电极电阻是晶体管的负载,将集电极电流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三极管用于放大。
二、pnp放大电路集电极正偏还是反偏?
pnp型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有三种组态,共基放大电路,共发放大电路和共集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电路为了具有放大能力,外部电源电路必须保证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偏和集电结反偏。具体电路电源接法:
共基放大电路,发射极接电源正极,基极接电源负极,以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极接电源负极,基极接电源正极以保证集电结反偏。
共发放大电路,基极接电源负极,发射极接电源正极,以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极接电源负极,发射极接电源正极以保证集电结反偏。
共集放大电路,基极接电源正极,集电极接电源负极,以保证集电结反偏;发射极接电源正极,集电极接电源负极以保证发射结正偏。
三、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集电极电阻作用?
本来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是电流放大,将ib放大成为ic。在rc上,其压降vrc=ic×rc,所以vrc反应了与电流信号ic变化相同的电压信号,如果将这个电压作为输出电压,也就是三极管将电流放大的作用转变为电压放大了。
四、三极管放大电路集电极怎么算电压?
以npn型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不考虑负载电阻时集电极电压uc为:
uc=Ec-ic*Rc……①
uc 集电极电压
Ec 集电极电源电动势
ic 集电极电流
Rc 集电极电阻
ic≈β*ib……②
β 电流放大系数
ib 基极电流
将②式代入①式,有
uc=Ec-β*ib*Rc……③
从③式可以看出,当ib↑→uc↓
当ib↓→uc↑,说明,集电极电压与基极电流变化趋势相反,而基极电流与基极电压变化趋势相同,所以集电极电压与基极电压反向,即相位相反。
五、三极管放大电路集电极电阻和发射极电阻跟基极电阻怎么算出来的,谢谢你们了?
首先确定你用的电源电压,比如15v,还有想要的集电极工作电流的范围,比如是0到10ma,这时候就可以确定集电极电阻和发射极电阻的总值了,即是:15v/10ma=1500欧姆。
确定了总值,然后就是确定两个电阻分别是多少了。
在这之前你又得确定集电极的静态电流和发射极的电位,比如静态电流确定为5ma,发射极电位确定是2v.这样就明了,发射极电阻为2v/5ma=400欧姆,而集电极电阻则为1500-400=1100欧姆。
因为上面的静态工作电流是基极促发的,这时候你就可以推算出基极电位,基极电位等于发射极电位加上发射结电位2v+0.6=2.6v,至于基极电阻的确定,就是用电阻分压。
这只是很基本的算法,要达到高标准,是很复杂的,因为包括极间电容,内部电阻,这些会形成谐波等等,并且每个三极管有它的最佳线性电流的范围,最佳频宽范围等等。在这里不能三言两语能说清楚,我现在上课不是学这个专业,好几年没玩过这些了,无法很系统回答了,请见谅。
如要深入研究,建议看些三极管内部原理的书,其实三极管的最奥妙处以及最难理解的就是基极电位能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电流,基极电位减去0.6V再除以发射集电阻,就等于发射极电流。我估计你在这个环节还被堵住,学通了这个便容易理解。
六、共集电极电路分析?
共集电极电路是一种作功率放大和阻抗匹配电路。
共集电极电路输入信号是由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两端输入的,再在交流通路里看,输出信号由三极管的发射极两端获得。
因为对交流信号而言,(即交流通路里)集电极是共同端,所以称为共集电极电路。
共集电极电路特性:
1、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同相;
2、共集电极电路的输入电阻比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大得多,可达到数十千欧到数百千欧。
3、电流增益高,输入回路中的电流iB<<输出回路中的电流iE和iC;
4、有功率放大作用;
5、适用于作功率放大和阻抗匹配电路。
6、在多级放大器中常被用作缓冲级和输出级。
7、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与共射放大电路相比是较低的,一般在几欧到几十欧。
七、PNP共集电极电路?
PNP三极管共集电极电路,又称为射极输出电路。
这种放大电路,
电压放大倍数约等于1;
电流放大倍数约等于三极管的贝塔值。
八、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
它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不同,它的输出端是从发射 极引出的,故称为射极输出器。由于直流电源对于交流信号来说是短路的,所以,对于交流信号而言,晶体管的集电极直接接地。因 此,由射极输出的电路图可见,该电路的交流信号是从基极和集电极两端输入,而输出信号是从发射极和 集电极间输出,也就是说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是以晶体管的集电极为公共端的。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是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而小于1,由于具有这 些特点,常被用做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输出级或作为隔离用的中间级。利用它作为量测放大器的输入级,可以提高量测的精度并减小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如一个有内阻的待 测电压,这个内阻可能预先不知道、或者经常发生变化。 显然,只要把量测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大大提高,保证输入电阻总是比待测电压的内阻大许多倍,那么测得的结果与待测电压基本相等,只有这样,在我们把量测放大器接到被测电路上以后,才不致改变被测电路原来的工作状态。 其次,如果放大器推动的是一个变化的负载,为了在负载变化时保证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比较稳定,就要求放大器具有很低的输出电阻才行。 这时,用射极输出器作为放大器的输出级。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虽然没有电压放大作用,但有电流和功率放大。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输出电阻小,输出电阻约为几欧到几十欧,比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要小得多。输出电阻越小,当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也就越小,也就是带负载能力强的原因。 综上所述,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特点,在电子电路中得到广泛的作用。 在测量仪表中,常用它作为输入级,主要是它的输入电阻很大,被测电路信号流入的电流很小,对被测电路工作情况影响很小,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常用它作为输出级,主要是它的输出电阻小,当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仍很稳定。 有时将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接在两个共发射极电路的中间,对前级而言,它的高输入电阻可以提高前级的负载电阻,从而提高了前级的电压放大倍数。对后级而言,它的低输出电阻正好与输入电阻小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相配合,这就是射极输出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这个中间级又称为隔离级或缓冲级。
九、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原理?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原理如下: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是输入信号由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的两端输入的,再在交流通路里看,输出信号由三极管的发射极两端获得的。因为对交流信号而言,(即交流通路里)集电极就是共同端,所以称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放大什么?
共集组态放大电路以集电极为电路公共端,与共发组态电路比较去掉了集电极电阻,显然,失去了集电极电压放大作用,输出电压从发射极电阻上取出,而输入电压又加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与发射极电压差一个结电压,所以输出电压始终小于输入电压,也不具备放大作用。
但是,负载电流与基极电流的比值为-(1+βo),可见共集组态电路具有较大的电流放大作用,负号表示负载电流与基极电流反相。所以共集组态放大电路可以放大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