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设计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停.反转的控制电路_?

一、试设计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停.反转的控制电路_?

这个是正常的正反转图纸,如果要两地控制的话,SB1下再加个停止按钮,SB2 SB3分别加一个启动按钮,并进行互锁,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出现只有正转没有反转控制的情况?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正转正常,按反向按钮SB2,控制正转接触器KM1能释放,但控制反转接触器KM2不吸合,电动机不能反转的故障原因:

(1)正转接触器KM1辅助常闭触头接触不良或断线;

(2)反向按钮SB2常开触头接触不良;

(3)正向按钮SBl常闭触头接触不良;

(4)反转接触器KM2线圈断路;

(5)反转接触器KM2触头卡阻。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含保护?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带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中,一般有过流保护(主回路串联热继电器)、短路保护(按钮、接触器辅助触头双重互锁,避免切换时造成短路)、欠压保护(接触器线圈与主回路用同一电源,当电压较低时,接触器就会自己释放)三个保护环节。

四、三相异步电动机连续正转控制电路?

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绕组(各相差120度电角度),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后,将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该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从而在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转子绕组是闭合通路),载流的转子导体在定子旋转磁场作用下将产生电磁力,从而在电机转轴上形成电磁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并且电机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方向

五、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相电源通过熔断器以后分两路,分别到两个接触器的主触头。此时,接触器主触头进线的相序和电源一一对应。两个接触器主触头的出线互换以后并联在一起,然后和热继电器相连,最后接在电机上。

当KM1主触头接通时,电源L1流向三相电机第一相、电源L2流向三相电机第二相、电源L3流向三相电机第三相,电机正转。

当KM2主触头接通时,电源L1流向三相电机第三相、电源L2流向三相电机第二相、电源L3流向三相电机第一相,电机反转。

所以我们只需要控制接触器1和接触器2主触头通断,即可实现电机正反转;要想达到控制接触器1和2的主触头,那我们只需要控制它们的线圈即可。另外,接触器1和2主触头不能同时闭合,否则电源会发生短路。

六、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互锁控制电路的互锁触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互锁控制电路的互锁触点通常采用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采用正反转启动按钮的常闭触点进行互锁;

第二种方式采用停止按钮的常开触点进行互锁;

第三种方式采用正反转交流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点进行互锁。在实际使用中,较多同时采用第一种和第三种两种方式。

七、三相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接线?

一、三相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接线

正向启动: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2、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3,KM1通电吸合并自锁,主触头闭合接通电动机,电动机这时的相序是L1、L2、L3,即正向运行。  

 二、反向启动: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2、按下反向启动按钮SB2,KM2通电吸合并通过辅助触点自锁,常开主触头闭合换接了电动机三相的电源相序,这时电动机的相序是L3、L2、L1,即反向运行

八、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原理?

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我们称为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

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二个启动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

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使用了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

九、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常反转跳闸?

1.

漏电保护器选择过小,电动机启动电流大,从而导致漏电保护器误动作。

2.

电动机绝缘损坏,对地短路。这种情况只要一启动电机,漏电保护器立刻动作

3.

漏电保护器损坏,造成的误动作。

4.

漏电保护器接线错误

正转正常就说明你的电动机本体无问题,问题在控制电动机反向的电路及控制电器上,一般是通过接触器、继电器及线路来更换输入电动机的电源相序来完成的。如果都正常是否考虑你选用的保护电器许用电流太小了,因为电机从正转到反转要进过克服正向转矩再起反转力矩的过程,其转矩要比正常正转起动电流大的多,你不妨可以先反转起动再转入正转看跳不跳,来验证结论。

十、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如何考虑动作电流?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必须有互锁保护,防止电机突然反向动作产生的大电流,另外电机不能频繁正、反向运行。

上一篇:下一篇:k型热电偶温度变送电路原理?
下一篇: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