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晶振起振原理?

一、无源晶振起振原理?

无源晶振是由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同样的石英晶振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主要给产品提供稳定性和信号,使产品发挥正常工作等作用。在汽车电子中供空调控制等用处。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有源晶振的用途也比较广泛,一般用在较高端的电子产品方面。

二、晶振起振条件?

晶振起振是利用压电效应(物理特性),在水晶片上施以机械应力时,,会产生电荷的偏移。 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

三、怎样加些电路使无源晶振变成有源晶振?

无源EMC电路

备注:1.C1、C2为谐振电容,根据功能需要取值

2.R1、R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为低阻抗的磁珠

3.C3为预设计,可根据测试情况增加或者调整

4.L1/L2可根据测试情况增加或调整

有源EMC电路

1.R1为预留匹配设计,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磁珠处理

2.C1为预留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者调整。

四、晶振起振时间原理?

晶振的起振时间与外接电容值的大小存在一定关系,原理是外接电容越大,相对耗损的电流就越多,即作用于晶振本身的激励功率变小,晶振的起振时间就会增加。

举一个偏激的例子,若晶振外接电容应为20PF,我们却采用电容300PF,晶振可能就根本无法起振了,更不用提及晶振的起振时间长短的问题。

五、单片机晶振起振原理?

晶振具有压电效应,即在晶片两极外加电压后晶体会产生变形,反过来如外力使晶片变形,则两极上金属片又会产生电压。如果给晶片加上适当的交变电压,晶片就会产生谐振(谐振频率与石英斜面倾角等有关系,且频率一定)。

晶振利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可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在通常工作条件下,普通的晶振频率绝对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五十。利用该特性,晶振可以提供较稳定的脉冲,广泛应用于微芯片的时钟电路里。晶片多为石英半导体材料,外壳用金属封装。

六、晶振起振需要什么条件?

晶振起振是利用压电效应(物理特性),在水晶片上施以机械应力时,,会产生电荷的偏移。

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资料出自YXC扬兴官网《晶振压电效应》)

有源晶振中使用的晶体就有上面的特性,这种晶体统称压电晶体。如果按一定方向对水晶晶体上切下的薄片施加压力,那么在此薄片上将会产生电荷。如果按相反方向拉伸这一薄片,在此薄片上也会出现电荷,不过符号相反。有源晶振中配置了稳定的内置电路,通电后给晶体施加一个稳定的交变电场,有源晶振就会输出信号。而无源晶振需要外置电路,这就导致了对晶体的施加的电场不像有源晶振那么稳定和匹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源晶振输出的信号要比无源晶振的稳定。

压电晶体应用广泛,最常应用于声音的再现、记录和传送,原因是声波一碰到压电薄片,就会使薄片两端电极上产生电荷,其大小和符号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七、无源晶振怎么用?

通过石英的压电效应进行工作。工作原理为:在石英水晶片的两边镀上电极,通过在两电极上加一定的电压,因为石英有压电效应,电压形成了,自然就会产生形变,从而给IC提供一个正弦波形。通过IC的内部整形和PLL电路后产生方波,然后输入给下级电路。无源晶振就是一个晶体,必须要结合外围电路构成一个振荡器才能输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而这个振荡器是需要提供电源的。像MCU可以用无源晶振是因为其内部集成有构成振荡器的电路,晶体不好集成就只好外加。扩展资料:无源晶振工作的注意事项:

1、晶振的选型选择合适的晶振对单片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晶振的时候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等参数。合适的晶振才能确保单片机能够正常工作。

2、电容引起的晶振不稳定晶振电路中的电容C1和C2两个电容对晶振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我们必须按晶振生产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通常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单片机晶振被过分驱动引起的问题晶振被过分驱动会渐渐损耗晶振的接触电镀从而引起晶振频率的上升。我们可用一台示波器来检测,OSC,输出脚,如果检测一非常清晰的正弦波且正弦波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都符合时钟输入需要,则晶振未被过分驱动。

八、电路无源晶振引脚电压的问题?如下描述?

根据描述晶振应该是起振的并频率一致,所以芯片损坏的可能性最大。

九、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引脚定义?

定义如下:

有源晶振:

VCC:电源引脚,接电源正极。

GND:接地引脚,接电源负极。

OUT:输出引脚,输出时钟信号。

IN:输入引脚,接收时钟信号。

无源晶振:

VR:调节电阻引脚,用于调节晶振的频率。

Osc:输出引脚,输出时钟信号。

GND:接地引脚,接电源负极。

这些引脚定义仅供参考,可能会因不同的晶振品牌和型号而有所不同。

十、单片机晶振电路中,无源晶振的外壳有必要接地吗?

估计是晶振被你烫坏了!如果真的要接地,那就要换个方法:比如圆柱形或者比较长的晶振,平放在电路板上,在晶振两边的板子上打两个过孔,用铁丝或者电阻的引脚穿过过孔然后焊接,这样相当于晶振被绑在板子上,既保证了接地,还能提高强度

上一篇:下一篇:sd卡电路上拉电阻工作原理?
下一篇: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