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流电电流怎样计算?
直流电电流的计算公式为I=U/R,其中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原因是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因此可以通过电压和电阻的数值计算出电流大小。若要进行深入的内容延伸,可以介绍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路中存在多个电阻,需要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计算。此外,直流电的电流和电压是不会随时间而变化的,与交流电有所不同,这也是直流电在电子电路中应用广泛的原因之一。
二、直流电电流在导线的表面还是内部流动?
电流是在电线表面流动。
电流只在电线表面流动,电线中心的电子几乎不运动,电线是多股铜线,不是单根实心导线。在导线的两端施加电压,导体内部形成电场,产生电流。有直流电和交流电两大类,直流电电场方向不变,电荷单向运动;交流电电场方向周期性反转,运动方向和强度随周期性发生变化。
三、电流表怎样测直流电流?
电流表测直流电流如果知道这个直流电压和负载功率要看自己拿的电流表最大量程是多少,如果最大量程(也就是满刻度的数值)满足要求就直接串联接入即可,所测量的数就是电流值。
如果不知道直流电压,或不知道负载功率多少,而且这个电流表有几个档位,测量是将电流表打到最大档,串联接入电路里即可,所测数值达不到满刻度,断电后将电流表减小一个量程再通电测试,所测值为电流数值。
四、电流电路中是怎样流动?
电流电路中是指电子在电路中的流动。电子带有负电荷,在电路中会被电势差(电压)驱动,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电路中的电子流动方向与电流的定义相反,也就是从负极流向正极。电子在电路中流动的速度很慢,一般只有几毫米每秒,但是电流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光速的70%以上。
电流在电路中会遇到电阻,导致电流的强度下降,因此电路中需要加入电阻器等器件来调整电流的大小。
五、电流在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电流在电路中是由电子的运动所引起的。在金属导体中,比如铜线,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当电路中施加电压时,电源提供了电子的能量,使得电子开始在导体中移动。
具体来说,电流的流动是由负极(电子源)向正极(接收电子的位置)的方向进行的。在电路中,电子从负极附近的地方被推动,通过导体中的碰撞和相互作用,电流沿着导线传递。
在直流电路中,电子以一个方向流动,形成所谓的直流电流。而在交流电路中,电子周期性地来回振动,形成所谓的交流电流。
需要注意的是,电流流动的速度相对较慢,约为每秒数厘米,但电子的能量传递速度非常快,接近光速。这意味着当我们在电路中打开或关闭电灯开关时,灯泡几乎立即亮起或熄灭,因为电子的能量传递速度非常快。
六、电流的特性,电流在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电流具有以下特性:1.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移动方向确定,即正电荷的流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反之则与电流方向相反。2. 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通过电路的电荷的数量和速度。通常用安培(A)作为单位来表示电流的大小。3. 电流的守恒定律:根据电流的守恒定律,电路中进入某一点的电流等于离开该点的电流,即电流在闭合电路中总是守恒的。电流在电路中是由电荷的流动引起的。在闭合电路中,电池或电源提供电势差,从而使电荷开始流动。电荷从电池的正极(高电势端)流向负极(低电势端),形成了电流。电荷通过电路中的导线、电阻等元件,并在其间发生碰撞、散射等相互作用,而导致电流的流动。最终,电荷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闭合的电路。总结来说,电流是由正电荷的流动引起的,其方向由正电荷的移动方向确定,大小取决于通过电路的电荷的数量和速度。在闭合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形成了电荷的循环流动。
七、电流怎么流动的?
电流是由电荷的流动引起的。在导体中,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正电荷移动,从而形成电流。电子的移动是因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这种力是由电场中的电势差引起的。
在电路中,电流流动的方向是从正极(高电势)流向负极(低电势)。电流的大小可以由电流强度来表示,它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电荷数量。
八、12ⅴ-72ⅴ直流电流怎样测量?
测电流需要把电流表或万能表(打到电流档)串联进电路,就可以测量了
万能表使用方法:
电压的测量
直流电压的测量,如电池、随身听电源等。首先将黑表笔插进“com”孔,红表笔插进“V Ω ”。把旋钮选到比估计值大的量程(注意:表盘上的数值均为最大量程,“V-”表示直流电压档,“V~”表示交流电压档,“A”是电流档),接着把表笔接电源或电池两端;保持接触稳定。数值可以直接从显示屏上读取,若显示为“1.”,则表明量程太小,那么就要加大量程后再测量。如果在数值左边出现“-”,则表明表笔极性与实际电源极性相反,此时红表笔接的是负极。 2、交流电压的测量。表笔插孔与直流电压的测量一样,不过应该将旋钮打到交流档“V~”处所需的量程即可。交流电压无正负之分,测量方法跟前面相同。无论测交流还是直流电压,都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要随便用手触摸表笔的金属部分。
电流的测量
直流电流的测量。先将黑表笔插入“COM”孔。若测量大于200mA的电流,则要将红表笔插入“10A”插孔并将旋钮打到直流“10A”档;若测量小于200mA的电流,则将红表笔插入 “200mA”插孔,将旋钮打到直流200mA以内的合适量程。调整好后,就可以测量了。将万用表串进电路中,保持稳定,即可读数。若显示为“1.”,那么就要加大量程;如果在数值左边出现“-”,则表明电流从黑表笔流进万用表。 交流电流的测量。测量方法与1相同,不过档位应该打到交流档位,电流测量完毕后应将红笔插回“VΩ”孔,若忘记这一步而直接测电压,哈哈!你的表或电源会在“一缕青烟中上云霄”--报废!
九、怎样根据直流电流配线?
应该是问的“电动机配线”问题吧,在现场简单进行配线估算可以用口诀进行:
三相380V电动机的配线口诀
1.用途:
根据电动机容量(千瓦)直接决定所配支路导线截面的大小,不必将电动机容量先算出电流,再来选导线截面。
2.口诀铝芯绝缘线各种截面,所配电动机容量(千瓦)的加数关系。
3.说明此口诀是对三相380 伏电动机配线的。导线为铝芯绝缘线(或塑料线)穿管敷设。
4.由于电动机容量等级较多,因此,口诀反过来表示,即指出不同的导线截面所配电动机容量的范围。这个范围是以比“截面数加大多少”来表示。
配线口诀:
2.5 加三,4 加四
6 后加六,25 后加五
120 导线 配百数
为此,应当先熟悉导线截面(平方毫米)的排列: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l20、 150、 185......
“2.5 加三”,表示2.5 平方毫米的铝芯绝缘线穿管敷设,能配“2.5 加三”千瓦的电动机,即最大可配备5.5 千瓦的电动机。
“4 加四”,是4 平方毫米的铝芯绝缘线,穿管敷设,能配“4 加四”千瓦的电动机。即最大可配8 千瓦( 产品只有相近的7.5 千瓦)的电动机。
“6 后加六”是说从6 平方毫米开始,及以后都能配“加大六”千瓦的电动机。即6 平方毫米可配12 千瓦,10 平方毫米可配16 千瓦,16 平方毫米可配22 千瓦。
“25后加五”,是说从25 平方毫米开始,加数由六改变为五了。即25 平方毫米可配30 千瓦,35 平方毫米可配40 千瓦,50 平方毫米可配55 千瓦,70 平方毫米可配75 千瓦。
“1 2 0 导线配百数”( 读“百二导线配百数”) 是说电动机大到100 千瓦。导线截面便不是以“加大”的关系来配电动机,而是120 平方毫米的导线反而只能配100千瓦的电动机了。
【例1】7千瓦电动机配截面为4 平方毫米的铝芯导线(按“4 加四”)
【例2】17 千瓦电动机配截面为16 平方毫米的铝芯导线(铜芯绝缘线为10 平方毫米) (按“6后加六”) 。
【例3】28 千瓦的电动机配截面为25 平方毫米的铝芯导线(铜芯绝缘线为16 平方毫米)(按“25 后加五”)。
十、同轴电缆的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同轴电缆(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同轴电缆用于传导交流电,电流方向始终在发生变化。 同轴电缆的基本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四层:中心铜线(单股的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塑料绝缘体,网状导电层和电线外皮。中心铜线和网状导电层形成电流回路。因为中心铜线和网状导电层为同轴关系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