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磁与磁化率的关系?

一、剩磁与磁化率的关系?

均匀无限介质受外在磁场(H)作用,介质被磁化,单位体积磁化强度以M表示,则两者关系为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式中:κ为物质的磁化率,有人称之为体积磁化率。

并引出质量磁化率χ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式中:ρ为物质的密度(g·cm-3);κ为量纲一的物理量,而χ单位为m3·kg-1。

处在磁场H中的各向同性物质,任一点的磁感应强度为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式中:磁感应强度B单位为T(特斯拉);μ为物质的磁导率,单位为H/m(亨/米)。

设μ0真空中的磁导率,则: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式中:真空中的磁导率μ0=4×10-7H/m。

相对磁导率μr=μ/μ0,代入(4.2.3)式,得: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磁导率与磁化率的关系为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根据(4.2.1)式,地球上的磁性物质,处于地球磁场作用之下,受地磁场的磁化,产生的磁化强度,称感应磁化强度,可写为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式中:T0为地球总磁场强度;κ为岩石的磁化率。地球磁场方向是变化的,岩石成岩时受当时磁场(Mi)的磁化,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保留的磁化强度,称为天然剩余磁化强度Mr,因此岩石的总磁化强度由两部分组成,即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岩石的磁性主要决定于铁的含量。火成岩都是硅酸盐的不同组合,并以铁的氧化物作为副矿物,大都可见磁铁矿的晶体颗粒,总的来讲磁化率较高。

其中基性岩氧化铁含量较高,而玄武岩磁性氧化铁含量较高,且颗粒小,富集程度高,是理想的古地磁剩磁载体。花岗岩侵入是一个缓慢的冷却过程,有利于大晶粒的生成,使钛铁矿和钛赤铁矿溶出,因此,花岗岩不是理想的剩磁载体。

变质岩的铁磁物质含量变化很大,在低温变质作用中绿泥石、绿帘石的形成会使原有氧化铁消失。一般使原岩的剩磁和磁化率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变质作用程度较高时,出现较纯的大晶形磁铁矿,而且往往是多磁畴的结构,所以剩磁是不稳定的。

沉积岩中赤铁矿以及灰岩中的磁性矿物虽然含量低,但都很稳定,却是古地磁剩磁的有用记录簿。总的来讲,地壳的三大岩类的磁化率(表4.2.1)与其铁磁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沉积岩的磁化率值较低,主要决定于副矿物成分——赤铁矿的氢氧化物、钛磁铁矿、钛赤铁矿等。

二、磁性材料与剩磁的关系?

剩磁Br:把磁铁比喻成海绵,剩磁就好似海绵吸水吸饱和了,这个时候显示的磁铁磁力值;

矫顽力Hc:海绵里的水吸到最大,然后把水压出来,压到海绵里没有水,这个使用的压力就好比是矫顽力;

磁能积BH:海面吸水饱和,里面水的总量。

磁力强大一般就看Br(剩磁),磁力持久就看Hc(矫顽力)。

但得注意,当磁铁牌号、尺寸大小确定的时候,一般Br和Hc的值就固定了。如果需要变动两个值也是成比例的变化。就好比一块海棉,海棉的孔大些和小些是会影响里面存的水份,挤出水的难易也就会有变化。

三、电流与电流的关系?

串联电路:

I总=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U总=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两端电压的总和)

R总=R1+R2+......+Rn

U1:U2=R1:R2(串联正比分压)

并联电路:

I总=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U总=U1=U2 (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1/R总=1/R1+1/R2

I1:I2=R2:R1 (并联反比分流)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即1/R总=1/R1+1/R2+……+1/Rn

即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但并联越多总电阻越小

四、a与电流的关系?

A是电流的单位:安培

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V)。

五、esu与电流的关系?

电流的另一个计算公式:电流= 电量/时间,I=Q/t,其中I单位是安培(A);Q单位为库伦(C);t的单位是秒(s)。

注意:此公式不常用来计算,多用来理解电流的定义,因为较难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一个电子的电量e=1.60*10-19库。实验指出,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的电量的整数倍,所以把1.60*10-19库叫做基元电荷。

扩展资料:

方向

物理上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即正电荷定向运动的速度的正方向或负电荷定向运动的速度的反方向)。电流运动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电荷指的是自由电荷,在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离子和负离子。

在电源外部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由负极流回正极。

六、电流与磁的关系?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会产生磁):奥斯特发现: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通有电流的长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  在通电流的长直导线周围,会有磁场产生,其磁感线的形状为以导线为圆心一封闭的同心圆,且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互相垂直

七、磁场与电流的关系?

电流于磁场,闭合的线圈切割磁感线形成电流。通有电流的长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在通电流的长直导线周围,会有磁场产生,其磁感线的形状为以导线为圆心一封闭的同心圆,且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互相垂直。

电流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变化的磁场可以是从外部施加的,例如一个运动的磁铁、变压器的输入端等,可以来自磁场的消失。电流和磁场是紧密相连的。

八、磁性与电流的关系?

公式:F=B*I*L*sin(角)

B为磁通量,I为电流,L为导线长度,

一般情况下,BIL符合左手定则,角是90,

也就是sin(角)=1,

F=B*I*L;

另一些情况,

要先求出角的度数,

再代入方程再求结果。

九、电流与电势的关系?

电势决定电流,电势也就是电压,电压决定电流,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 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也就是电压是电流的充要条件,有电压没有闭合的回路,也不能形成电流,所以有电流的条件是有电源,并且电路一定要闭合,才会形成电流,小跟电压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电阻一定电压越高,电流越大

电流在电池内部由负极到正极,这里面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电子源源不断地向正极输送,形成稳定电流的必要条件就是有稳定的电源.电流在外电路由正极到负极,这里实现了从电能向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在外电路,电流由高电势向低电势,在电池内部则相反,但实际上电池内部有一个非静电力在作用,把电子源源不断地从负极搬到正极

在直流系统中,电势差造成电流。电流从高电势到低电势,因为电流要形成回路,如果只有一个电池则内部从低到高电势

十、电阻与电流关系?

用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

  在交流下,电压=电流×阻抗。这里,电压、电流、阻抗都是有相位的。数学上的复数在电工学上用得十分广,电压、电流、阻抗都用复数来计算,比较方便。

  公式:I=U除以R,电流单位安,电压单位伏,电阻单位欧。公式:I=U除以R,电流单位安,电压单位伏,电阻单位欧。

  

上一篇:下一篇:空调电流声如何消除?
下一篇: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