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060欧电阻流过最大电流?
0欧电阻允许的最大电流与产品的功率和最大阻值有关系,一般1206的0欧电阻最大阻值不超过25毫欧,最大允许电流为3.2A(注:美军标mil规定),中国国内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标准规定。
二、160欧电阻等于多大电流?
已知电阻阻值的前提下,没有工作电压,是不能计算出电流的。
欧姆定律的简述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 随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三、绝缘电阻,耐过电压,泄露电流?
题主的问题很简练,但内涵还是有的。
在阐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相关资料。
第一,关于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中的一段定义,如下:
注意这里在绝缘特性条目下定义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指的是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接地体(金属外壳)之间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与空气介质(或者其它介质)的击穿特性有关。
我们来看下图:
此图就是著名的巴申曲线,是巴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来的。
巴申曲线的横坐标是电气间隙d与气压p的乘积,纵坐标就是击穿电压。我们看到,曲线有最小值存在。对于空气介质来说,我们发现它的击穿电压最小值大约在0.4kV,而pd值大约在0.4左右。
如果固定大气压强,则我们可以推得击穿电压与电气间隙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GB7251.1-2013的表1:
我们看到,如果电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是2.5kV,则最小电气间隙是1.5毫米。
(2)爬电距离
所谓爬电距离,是指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接地体之间,沿着绝缘材料的表面伸展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与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有关,与绝缘材料的表面污染等级也有关。
我们来看GB7251.1-2013的表2:
注意看,若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是400V,并且污染等级为III,则爬电距离最小值为5毫米。
第二,关于泄露电流
我们来看下图:
上图的左侧我们看到了由导体、绝缘体和金属骨架接地体(或者外壳)构成的系统,并注意到泄露电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电容电流Ic,第二部分是表面漏电流Ir。表面漏电流是阻性的,而电容电流是容性的,因此它与超前表面漏电流90度。于是,所谓的泄露电流Ia自然就是两者的矢量和了。
注意到两者夹角的正切值被称为介质损耗因数,见上图的右侧,我们能看到电容电流与表面漏电流的关系。
介质损耗因数反映了绝缘介质能量损耗的大小,以及绝缘材料的特性。最重要的是:介质损耗因数与材料的尺寸无关。因此,在工程上常常采用介质损耗因数来衡量绝缘介质的品质。
可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兆欧表的显示值来判断绝缘性能的好坏。
那么绝缘材料的击穿与什么有关?第一是材料的电击穿,第二是材料的气泡击穿。
简单解释材料的气泡击穿:如果绝缘材料内部有气泡,而气泡的击穿电压低于固体材料的击穿电压,因此在绝缘材料的内部会出现局部放电。局部放电的结果会使得绝缘材料从内部发生破坏,并最终被击穿失效。
第三,关于过电压
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有三种,其一是来自电源的过电压,其二是线路中的感性负荷在切换时产生的过电压,其三是雷击过电压。
对于电器来说,它的额定绝缘电压就是最高使用电压,若在使用中超过额定绝缘电压,就有可能使得电器损坏。
===============
有了上述这些预备知识,我们就可以讨论题主的问题了。
题主的关注点是在家用电器上。
关于国家标准中对家用电器的专业名词解释,可参阅GB/T 2900-29《电工术语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不管是配电电器抑或是家用电器,它们在设计出来上市前,都必须通过型式试验的认证,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因此,型式试验可以说是电器参数权威测试。
不过,要论述这些试验,显然不是这个帖子所能够表达的,这需要几本书。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看看配电电器型式试验中有关耐压测试和绝缘能力测试的具体要求吧。具体见GB 7251.1-201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1)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这两个参数的具体要求如下:
2)对于过电压的要求
其实,电器中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与电器的温升密切相关。因此在标准中,对温升也提出了要求:
这个帖子到这里应当结束了。
虽然我没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但从描述中可以看到,题主的问题答案并不简单。建议题主去看专门书籍,会彻底明了其中的道理,以及测试所用的电路图、测试要求和规范。
四、10欧电阻能阻多少电流?
不知道负载内阻情况,所以不能完全算出来,假设负载内阻恒定,设为R,则不加10欧电阻前,电流I=8/R,加了电阻后,电流为8/(10+R),减少电流为8/R-8/(10+R),自己可以算的,当然,如果负载内阻不定,那就难了。
五、650欧电阻最大承受多少电流?
650欧电阻最大承受电流为1.5安。如何计算电阻能承受的最大的电流:电阻一般给定电阻值R和功率P,允许电流I=√P/R。如一电阻100Ω2W,其允许电流=√2/100=√0.02=0.14AP = 1WR = 5.6K欧姆根据P = I^2*R所以最大允许的电流Imax = 根号下(P/R) = 根号下(1/5600) = 1.5A
六、0805100欧电阻能过多大电流?
通过的最大电流与电路最高工作温度和基板材料有关按droneduck的计算即可,只是该0欧电阻阻值约为15毫欧左右。按此计算,最大电流约为2.9A。由于产品的可靠性与产品的工作温度密切相关,因此,虽然计算是2.9A,但是否还能增加或降低,与其装配在什么样的基板上关系很大,与其产品的工作最高温度也紧密相关。
散热条件好、工作温度不高的,其最大电流还可以增加。
七、电阻小电流:解读电阻与电流密切关系
电阻小电流的原因及作用
电阻小电流是指在电路中通过电阻器的电流较小的现象。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其作用是阻碍电流的流动。
当电路中的电压施加在电阻上时,电阻器内部会产生电场,从而阻碍电子的运动,使电流受到限制。具体来说,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电阻器可以通过改变导体材料的特性、尺寸或形状来调节电阻大小。例如,增加电阻器的长度或改变材料的电导率,可以增加电阻;相反,减小电阻器的长度或改变材料的电导率,可以减小电阻。
电阻与电流的数学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电流(I)= 电压(V)/ 电阻(R)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电压保持不变,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反之,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电阻小电流的应用
电阻小电流在实际中有多种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 电子设备保护:在电子设备中,为了防止电流过大损坏元件,通常会使用电阻器限制电流。
- 电路调节:电阻器可以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例如用作可变电阻器。
- 传感器:一些传感器使用电阻来测量或控制电流,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温度或光强的测量。
总结
电阻小电流是电路中常见的现象,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电阻器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保护电子设备、调节线路和传感器测量。
尽管电阻限制了电流的流动,但它也是电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地选择和配置电阻器,可以实现各种电路功能。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您对电阻小电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2欧电阻最大电压电流多少?
根据欧姆定律,12V的电压下,2K的电阻中流过的电流是 12/2000=0.006A 此时,电阻上的功率是P=UI=12*0.006=0.072W1/8W=0.125W 0.072W<0.125W 所以可以安全使用.
九、1k欧电阻限多少电流?
电阻限流没有错,但是要知道电流是多少,必须知道电阻工作电压是多少,用电压U除以电阻1000,即可得到限多少电流。
十、2w0.33欧电阻最大电流?
2w电阻的额定功率2
w代表电压乘以流过电阻的电流相乘,不能超过2w。也等于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阻值不大于2w,也相当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阻值小于2w。电阻的阻值0.33欧姆,2除以电阻的阻值再开平方就是最大电流。算出来就是2/0.33等于6,开根号等于2.449,也就是电流持续不大于2.449安。考虑到电阻短时间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因此电流可以短时间的超过2小时449安,过载时间和大小取决于电阻环境温度和散热情况。如果电阻加了散热片,或者电阻工作在北极这样的极寒地区,电流能够长时间大于2.449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