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0毫安的工频电流可使人致命吗?
50ma电流属于致命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毫安时,人体就会感到明显的麻电的感觉,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30毫安时,人体就不能够自主摆脱带电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00毫安时,人在短时间内就会毙命。所以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触电者就不会自主摆脱带电体,非常危险!
二、什么是工频电流和高频电流?
工频,既是指交流电网中电流电压的固有频率,世界上主要有二种,我国为50HZ,日美等国为60HZ。之所以称为工频感应加热设备(简称工频机),是因为该种机器是直接将输入的工频电能,通过调压和变流处理,便输出到能量变换器--感应圈上。在这里,工频机只对输入的电流、电压进行了调整和控制,至于频率则没有做任何改变。
工频和高频主要的区别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 其实也就是频率高低的区别 工频是指工业上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 在我国为50HZ
高频一般用在电器内部的控制部分 频率较高一般都是几十千HZ,高频电流是相对于工频50HZ交流电而言的电流。比如,通信的信号里的载波电流就是高频电流。在某些场合,为了改变电机转速需要使用变频器,将工频电流变为相对较高频率的电流,也叫做高频电流。高频电流有时会有明显的辐射作用,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当然,一些功率较小的高频电流对人体并没有危害。高频电流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趋肤效应,比如一个实心的导体,往往电流是在其表面运行,而不是整个导体。相对 与工频电流而言,高频电流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人触电之后的致死率将降低,而且频率越高致死率越低。20000赫以上的交流电流是高频电流。
三、工频电流成人感知电流是多少?
感知电流是不相同的。感知电流与个体生理特征、人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对应于概率50%的感知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1毫安,成年女子约为0。7毫安,感知阈值定为0。5毫安。工频下的电流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这个电流不超过30mA,人体有95%的几率自动摆脱。
这是工频也就是50Hz的,频率高,电流则更小。而实际的生活中,接触工频的电器设备要远远高于高频设备。扩展资料:电流的测量过程中注意事项:1、测量电流的时候,要注意必须将万用表与被测信号源串联,(钳形表除外)钳形电流表是卡在线上测量电流。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一定要把被测电路先断开,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挡,如果不知道量程则要打到最大量程,将红黑表笔串联进电路测量,测量电流的时候,最好不要两个手去拿表笔,最好是一个手去握表笔。
3、为了防止表笔绝缘性能差,引起触电事故,使用数字万用表20A电流插孔测量大电流时,高于5A的电流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时间不能超过20-30秒,否则会出现电流挡内部锰铜分流丝发热引起测量误差变大。4、万用表使用完毕,应将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最大挡。
如果长期不使用,还应将万用表内部电池取出,以免电池腐蚀表内器件。
四、什么是工频电流,工频是什么意思?
工频电流是电流的种类之一,也是最危险的电流之一,对人体具有很大的伤害作用。
工频就是一般的市电(工业用电)频率,在我们国家是50赫兹。工频是很低的频率。我国通常叫的工频,就是指50HZ的交流电。
工频,是指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与配电设备以及工业与民用电气设备采用的额定频率,单位赫兹HZ。中国采用 50Hz,有些国家采用60Hz。 不同的频率对电网供电的各方面影响是不一样的,通常一个国家的电网频率是。
五、什么是致命电流?
致命电流人体安全电压是36V,安全电流为10mA。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六、工频电流与高频电流的伤害区别?
回答:工频电流与高频电流在电击危险性上相比,工频危险性大。
高频电流是相对于工频50HZ交流电而言的电流。
比如,通信的信号里的载波电流就是高频电流。在某些场合,为了改变电机转速需要使用变频器,将工频电流变为相对较高频率的电流。
七、工频电流和高频电流哪个危害大?
工频电流与高频电流在电击危险性上相比,工频危险性大。
高频电流是相对于工频50HZ交流电而言的电流。
比如,通信的信号里的载波电流就是高频电流。在某些场合,为了改变电机转速需要使用变频器,将工频电流变为相对较高频率的电流。
八、工频电流比高频电流谁易灼伤?
工频电流比高频电流更容易引起皮肤灼伤。
一般说来工频50~60Hz对人体是最危险的。
高频电流有时会有明显的辐射作用,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一些功率较小的高频电流对人体并没有危害。
高频电流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趋肤效应,比如一个实心的导体,往往电流是在其表面运行,而不是整个导体。相对 与工频电流而言,高频电流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人触电之后的致死率将降低,而且频率越高致死率越低。20000赫以上的交流电流是高频电流。
高频电流的作用基础:
(1)导体
人体组织中的血液、淋巴液及其他组织液均含有大量的水分,故为良好的导电体。此外在人体的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如K、N、C、M、C等,因此能传导电流,在高频电作用下,离子沿电力线的方向移动。
词频电正半周时,正离子被推向负极,负离子则相反;负半周时,正离子吸向正极,负离子则相反。由于离子移动而产生的电流称为传导电流。
由于高频频率很高,极性变换很快,离子急剧地沿电力线的方向来回移动或振动;而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和移动速度不同,在振动过程中互相摩擦以及与周围的媒质相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称为欧姆损耗。
高频电作用于导体时的过程可归纳为:高频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欧姆损耗→热。
高频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密度越大或组织的电阻率越大,产热也越多。
(2)电介质
电介质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只能在原子核周围轨道上旋转,称为束缚电荷。肌腱、韧带、骨骼、干燥的皮肤等多种组织有较高的电阻,也具有电介质的性质。在低、中频电场中,电介质基本上是绝缘体。但在高频电场里情况不同。
在高频电场内,电介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发生位置移动,正电荷偏向负极,负电荷偏向正极。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电荷的这种变化叫做取向。
由于取向的结果,无极分子极化为有极分子,即偶极子。在高频电流作用下,偶极子随着交流电正负半周的不断变化亦不停地旋转。束缚电荷的移动就构成了电流,但这种电流不是电子或离子作远距离移动,而是由于偶极子内束缚电荷的位置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故称为位移电流。
在高频电流作用下,人体内各种质量、大小、束缚电荷多少不尽相同的偶极子在高频电场中迅速旋转,互相摩擦以及与周围的媒质相摩擦,也产生了能量的损耗,也转变为热。因此高频电流通过电介质的过程可归纳为:高频振荡→电介质偶极子旋转→位移电流→介质损耗→热。
频率越高,电介常数越大和电场强度越强时,产热越大。
(3)电容
人体组织是一个混杂有电阻和电容的整体。如在肌肉组织中,细胞膜就有电容性质,细胞处液和内容物都是良好导体。直流电和低频电流不能或很难通过电容,可高频电流很容易通过电容,频率越高容抗越小,产热越多,并且能够较均匀地通过组织。
(4)线圈
在高频电范围内实心的导体也可以当作是由大小不同地依次重叠起来的导线环组成。人体也可以视为这种特殊形式的线圈,尤其是肢体的横断面更相似。
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就可以由于电磁感应而在这些线圈中产生沿圈流动的感应电流。呈旋涡状,故称为“涡流”。涡流基本上属于一种传导电流,主要沿电阻较小的通路通过,其产热原理与通过导体时一样,频率越高,产热越大。
九、工频电流与高频电流谁易灼伤?
工频电流比高频电流更容易引起皮肤灼伤。
【工频电流】:工频就是一般的市电(工业用电)频率,在我们国家是50赫兹。工频是很低的频率。我国通常叫的工频,就是指50HZ的交流电。工频电流是电流的种类之一,也是最危险的电流之一,对人体具有很大的伤害作用。
【高频电流】:高频电流是相对于工频50HZ交流电而言的电流。比如,通信的信号里的载波电流就是高频电流。
十、什么是感知电流,摆脱电流,致命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的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感和微弱针刺感;大量试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是不相同的。感知电流与个体生理特征、人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对应于概率50%的感知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1毫安,成年女子约为0.7毫安。感知阈值定为0.5毫安,并与时间因素无关。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变大,可能导致坠落等二次事故。由于感知电流为1毫安左右,可以建议小型携带式电气设备的最大泄露电流为0.75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