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接地点电流?
中性点直接接地与不接地的区别如下:
1、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会立即动作,使开关跳闸,消除故障。目前我国110kV以上系统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
2、配电系统的三点共同接地。为防止电网遭受过电压的危害,通常将变压器的中性点,变压器的外壳,以及避雷器的接地引下线共同于一个接地装置相连接,又称三点共同接地。这样可以保障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3、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当一相发生接地时:一是未接地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即等于线电压,所以,这种系统中,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应根据线电压来设计。二是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是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也称大接地电流系统。这种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出现除中性点以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设备损坏,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因而供电可靠性低,易发生停电事故。
但这种系统上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系统中性点的钳位作用,使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因而对系统绝缘是有利的。
二、中性点不接地如何减少接地电流?
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国家35kV/10kV配电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这样的好处是:当有一相接地后,大地就变成一相,和中性点及另外两相保持正常的相位关系,相电压线电压保持不变,线电流相电流也保持不变,变压器、负荷都可以正常运行。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后虽然可以正常运行,但线路接地后,另两相对地变成了线电压,如果再有一相接地,就变成了两相接地短路的严重事故,所以规程规定,线路接地后,要在2小时之内找到原因排除故障,2小时之内故障还存在,就要停电处理。
三、中性点接地不损失电流吗?
不会
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四、为什么大电流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2、目前380/220V供电系统、110KV以上电压的输电系统,基本都是中心点直接接地系统。在380/220V中采用中心点直接接地,是为了保证任意一根火线在故障时,对地的电压都是220V,从而保证人身安全
五、中性点接地电阻电流计算?
厂或所内和厂或所外发生接地短路时,流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可分别按下式计算
I = (Imax - In ) (1- Ke1 )
I = In (1 - Ke2)
式中: I-入地短路电流,A;
Imax-接地短路时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A; In-发生最大接地短路电流时,流经发电厂、变电所接地中性点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A; Ke1、Ke2-分别为厂或所内和厂或所外短路时,避雷线的工频分流系数。
计算用入地短路电流取两式中较大的I值。
六、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有电流?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是为了保证中性点的电位为始终零。当供电系统三相负载不平衡或其它原因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时,中性点会发生偏移现象。
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由此产生的零序电流会通过大地与变压器中性点形成通路,维持三相电压的平衡。在三相平衡时,没有电流流向大地。同时,不是所有的供电系统都要进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要根据电网系统的性质决定。如:IT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不予接地,但是TT、TNS、TNC等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的。
七、中性点不接地 零序电流特点?
零序电流和负序电流其实只是人为虚拟的产物。对于一个三相不平衡(不对称)系统(电压或电流),为了分析和计算方便,人为的将这个三相不对称系统分解成“正序分量”,“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这种方法称为“对称分量法”。
1、负序分量(电压或电流)的特点是:三相大小相同,相差120度,相序和正序相反。
2、零序分量(电压或电流)的特点是:三相大小相同,三相相位相同。
结论: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忽略分布电容电流的情况下,系统发生任何故障都没有零序电流,只有正序和负序电流。(在考虑分布电容电流的情况下,电容电流就是零序电流的性质)
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相间短路不存在零序分量,只有接地故障才出现零序分量。
PT开口三角显示的是三相零序电压之和,即3Uo。
零序CT显示的是三相零序电流之和,即3Io。
八、主变中性点接地电流标准?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要求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电阻应该在0.5~10欧姆之间。保护接地电阻不能大于4欧姆。
1.要有足够的深度 。
2.在土壤电阻率部高的地层要增加接地体支数 。
3.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方,可在每支接地体周围0.5M以下0.8M以上的底层填充化学材料 。
4.在土壤电阻率很高的地层,应该用挖坑换土的方法 。
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接地电阻不能大于4欧姆 。
电力设备试验规程规定:100KV以下的变压器接地点电阻不大于10欧姆,100KV以 的变压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变压器接地电阻过高的原因:
1. 接地装置的材料不符合规格,由于接地体埋设不规范安装工艺马虎,接地体与 接地线的连接头松动,大地过于干燥,均有可能造成接地电阻过高 。
2. 变压器设计安装时由于外力 破坏或接地体被盗等原因也可能造成接地线断线,接地电阻过高 。
预防措施:
1.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规范接地体埋设 1).接地装置一般由钢管、角钢、带钢以及钢绞线等材料制成,埋入深度应该不小于0.5米~0.8米 2)接地体装置施工应与基础施工同时进行 。
a.接地槽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0.5M到0.8M,可耕地应敷设在耕地深度以下,接地槽宽度一般为0.3M~0.4M与、并清除槽中一切可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
b.钢管的规格以及打入土壤中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应垂直打入地中且固定,以免增加接地电阻,中山区以及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方应尽量少用管形接地体,而采用表面埋设的方式埋设接地体。
c.接地体下引线应沿电杆敷设引下,尽可能短而直,以减少冲击电抗,接地体引下线以支持件固定中杆塔上,支持件之间的距离中直线部分常采用1~1.5M,在转弯部分采用1M 。
d.接地体引下线除了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留的断开处以外不得有街头,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保证接触可靠,接地体引下线与接地体的连接以及接地体本身的连接均采用焊接,接地体引下线与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留的断开处采用螺钉连接。连接螺钉应镀锌防锈。
e.接地体敷设完毕应回填土,不得将石块等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埋入。
2.在变压器的中性线上选取合适的位置重复接地,当变压器中性线中某点断开的时,由于多点接地,中性线电流仍可经过大地回到变压器中性点,中性线的电位始终为零,每相电压始终为正常电压。
3.在用户电表后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如果变压器接地体电阻过高,大地电位将不为零,这时将有一个电流经过保护器——大地流入变压器接地点,此时电流将使保护器动作,而接地点切除防止大地电位升高,另外加装保护器以后,当人接触相线触电时保护器也会动作,从而保障了人身安全。
九、中性点电阻接地电流计算?
计算用入地短路电流的计算
厂或所内和厂或所外发生接地短路时,流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可分别按下式计算
I = (Imax - In ) (1- Ke1 )
I = In (1 - Ke2)
式中: I-入地短路电流,A;
Imax-接地短路时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A; In-发生最大接地短路电流时,流经发电厂、变电所接地中性点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A; Ke1、Ke2-分别为厂或所内和厂或所外短路时,避雷线的工频分流系数。
计算用入地短路电流取两式中较大的I值。
十、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区别?
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为:性质不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干扰不同。
一、性质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小,不会烧坏电气设备。
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存在短路回路,所以接地相电流很大,会启动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
三、干扰不同
1、中性点接地: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问题。
2、中性点不接地: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