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流比例公式?
通俗的讲:一、电表的电流比是指电表配用互感器的一次侧(电源侧)电流与二次侧(仪表计量侧)电流的比值.二、较大电流直接通过电表会增加电表的外形体积、材料和费用等,且安装使用有诸多不便,所以利用互感器(电生磁,磁生电原理)将较大电流转换为较小电流,使于指示、计量等作用。
电流表的读数乘以3/4。 实际电流=电流表读数*互感器变比/电流表变比。
二、电流承载公式?
电线承受电流是没有固定的计算公式!
电缆选择的原则是【简单算法】:
10mm2(含10mm2)以下的线以导线截面积乘以5就是该截面积导线的载流量
相应的截面积100mm2以上乘以乘以2
16mm2、25mm2乘以4
35mm2、50mm2乘以3
70mm2、95mm2乘以2.5
如果导线穿管乘以系数0.8(穿管导线总截面积不超过管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高温场所使用乘以系数0.9(85摄氏度以内)
裸线(如架空裸线)截面积乘以相应倍率后再乘以2(如16mm2导线:16*4*2)
以上是按铝线截面积计算
铜线升级算是指1.5mm2铜线载流量等于2.5mm2铝线载流量,依次类推
三、电流常数公式?
不知道..你说的电流.是什么条件下的..
只好全部.)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 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 I2 …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 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 Q=I2*Xl(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
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 Q=I2*Xc(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
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I=Imax×sin(ωt 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 Φ):相位,其中Φ为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
A; I相:相电流,A; 11、交流电的总功率 P=3的开平方×U线×I线×cosΦ
P:总功率,w; U线:线电压,V; I线:线电流,A; Φ:初相角
12、变压器工作原理 U1/U2=N1/N2=I2/I1 U1、U2:一次、二次电压,
V; N1、N2:一次、二次线圈圈数; I2、I1:二次、一次电流,A;
13、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I=U/Z Z=(R2 XL2)和的开平方 (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1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 I=U/Z Z=[R2 (XL-Xc)2]和的开平方
(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Xc:容抗,Ω
四、焊丝电流公式?
V=0.04I+16(允许误差±1.5V)
其中V代表电压,I指的是电流。电压和电流要匹配,电压要稍大一点
0.05×焊接电流+14 ± 2)伏 >300A时:焊接电压=(0.05×焊接电流
五、离子电流公式?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电流的三大效应
1、热效应
导体通电时会发热,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热效应。例如:比较熟悉的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
2、磁效应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发现,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3、化学效应
电的化学效应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中的电解水或电镀等都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六、分电流公式?
乘以1.73.是指负载的三相电接法为三角形接法时.如果为星型接法.就不用了.
最常见的就是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电机的感性负载 其启动电流是额定工作电流的2倍.
P=√3U线I线CosΦ
P=3U相I相CosΦ
对于星形接法:U线=√3U相, I线=I相
对于角形接法:U线=U相, I线=√3I相
这些公式肯定你很熟悉,关键是要理解清楚测得(或给出)的电流、电压是线或相的问题。
在实际三相负荷电路中,由于负荷外部电源测量的方便,如果是星形接法,电压一般是指线电压,如果是角形接法,电流一般是指线电流,因此均用第一个计算公式(根号3倍)。如果有特殊情况,均为相电压和相电流,那么必须用第二个计算公式了(3倍关系)
七、电纳电流公式?
导纳(admittance)是电导和电纳的统称,在电力电子学中导纳定义为阻抗(impedance)的倒数,符号Y,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S)。和阻抗一样,导纳也是一个复数,由实数部分(电导G)和虚数部分(电纳B)组成:Y = G + jB.导纳是电感和电纳的响亮组合形式,通常用虚数j来乘以电纳,这样导纳可以表示为G-jB(电感性电纳)或G+jB(电容性电纳)。
导纳(admittance)用来描述交流电通过电路或系统时的困难程度。确、适用更广泛的料位控制技术,射频导纳中导纳的含义为电学中阻抗的倒数,它由电阻性成分、电容性成分、电感性成分综合成,而射频即高频无线电波谱,所以射频导纳可以理解为用高频无线电波测量导纳。
八、冲击电流公式?
直流冲击计算很复杂。下面是滤波电容容量的计算公式,反着算就可以算出最大电流啦!
C=0.289/{f×(U/I)×ACv}C,是 滤波电容 ,单位为F。
0.289,是由半波阻性负载整流电路的波纹系数推演来的常数。
f,是整流电路的 脉冲 频率,如50Hz交流电源输入,半波整流电路的 脉冲 频率为50Hz,全波整流电路的 脉冲 频率为100Hz。单位是Hz。
U,是整流电路最大输出电压,单位是V。
I,是整流电路最大输出电流,单位是A。
ACv,是波纹系数,单位是%。
例如,桥式整流电路,输出12V,电流300mA,波纹系数取8%, 滤波电容 为:
C=0.289/{100Hz×(12V/0.3A)×0.08}滤波电容 约等于0.0009F,电容取1000uF便能满足基本要求。
九、电流分流公式?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流公式是:I1/I2=R2/R1其中,I1和I2分别表示并联电路中的两个支路电流,R1和R2分别表示两个支路的电阻。这个公式说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与相应的电阻成反比。当一个支路的电阻增大时,它的电流会减小,而其他支路的电流会相应地增加。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也可以用来设计电路中的电阻值。
十、分路电流公式?
分流原理:文字表述: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中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1:I2=R2:R1推导过程:∵R1、R2并联,∴U1=U2,从而 I1·R1=I2·R2即 I1:I2=R2:R1
相关回答
1)R1R2为晶体管提供直流偏置。以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2)变压器T的初级与C1组成谐振回路,改变C1的大小,可以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3)流过变压器初级的振荡电流,耦合到变压器的次级,加载到晶体管的基极,以形成正反馈。4)装配时,注意变压器初、次级线圈的同名端(图纸上,用黑点标注的端子,为同名端)的位置,不要接反了,如果接反了,就形不成正反馈,而只能形成负反馈,负反馈是不能起振的。
5)振荡电压通过C2耦合到扬声器去。6)由于一般的扬声器阻抗都比较小,因此这个电路的负载是比较重的,应该使用大功率管,静态电流也比较大,要注意晶体管的散热问题。
7)由于负载较重,因此电路不太容易起振,如果起振困难可以试一下以下几个措施: a/在R3两端并联旁路电容。 b/在R2两端并联旁路电容, c/增加变压器次级(基极侧)的圈数。,这些措施可以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