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伺服报警EC?

一、三菱伺服报警EC?

1、报警时伺服电机的停止方式

停止方式中记载为SD的报警及警告在强制停止减速后使用动态制动器停止。

停止方式中记载为DB或EDB的报警及警告为不进行强制停止减速而使用动态制动器停止。

2、报警的解除

排除报警原因后,通过报警解除栏中有○的任意一种方法可以解除报警。排除发生警告的原因后,自动解除警告。

报警解除通过报警复位、CPU复位或再次接通电源进行

二、三菱伺服电机尖叫?

这个是伺服电机增益及硬度的调整没有做好。

需要调整。

三、三菱伺服47.1报警?

三菱伺服驱动器47.1表示冷却风扇异常。

     冷却风扇是车辆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散热效果,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若风扇选取不当,则会导致发动机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造成发动机工作环境恶化,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四、三菱伺服报警13.1?

伺服驱动器故障报警内容和处理方法 代码:11 保护功能:控制电源欠电压 故障原因:控制电源逆变器上P、N间电压低于规定值。

1)交流电源电压太低。瞬时失电。

2)电源容量太小。电源接通瞬间的冲击电流导致电压跌落。

3)驱动器(内部电路)有缺陷。

应对措施:测量L1C、L2C和r、t之间电压。

1)提高电源电压。更换电源。

2)增大电源容量。

3)请换用新的驱动器。 代码:12 保护功能:过电压 故障原因:电源电压高过了允许输入电压的范围。逆变器上P、N间电压超过了规定值。电源电压太高。存在容性负载或UPS(不间断电源),使得线电压升高。

1)未接再生放电电阻。

2)外接的再生放电电阻不匹配,无法吸收再生能量。

3)驱动器(内部电路)有缺陷。

应对措施:测量L1、L2和L3之间的相电压。配备电压正确的电源。排除容性负载。

1)用电表测量驱动器上P、B间外接电阻阻值。如果读数是“∞”,说明电阻没有真正地接入。请换一个。

2)换用一个阻值和功率符合规定值的外接电阻。

3)请换用新的驱动器。 代码:13 保护功能:主电源欠电压 故障原因:当参数Pr65(主电源关断时欠电压报警触发选择)设成1时,L1、L3相间电压发生瞬时跌落,但至少是参数Pr6D(主电源关断检测时间)所设定的时间;或者,在伺服使能(Servo-ON)状态下主电源逆变器P-N间相电压下降到规定值以下。

五、三菱伺服报警71?

过载,波动干扰,或者其他未知因数;如能再启动,还是在某种情况下跳此故障,请配合设备认真检查;这种情况多数是某种因数伺服正常保护动作。

六、三菱伺服驱动方式?

,三菱伺服驱动(Y0,Y4)(Y1,Y5)(Y2,Y6)(Y3,Y7)共四对脉冲I/O点。2,PLC左侧扩展模块,如1PG、2PG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3,独立的脉冲模块,如10GM、20GM等。需独立编写程序,与PLC通讯达到控制要求。

七、三菱伺服报警代码?

伺服警告代码:

(1)AL 92 电池断线警告

(2)AL 96 原点设定错误警告

(3)AL 9F 电池警告

(4)AL E0 再生制动电流过大警告

(5)AL E1 过载警告

(6)AL E3 绝对位置计数器警告

(7)AL E5 ABS超时警告

(8)AL E6 伺服电机异常停止

(9)AL E9 主电路OFF警告

八、三菱伺服报警RL?

过负荷。

由于机械故障导致伺服放大器连续数秒钟以最大电流输出。伺服电机的锁定时间在1秒以上。

故障原因1:机械故障:解决措施:1, 检查运行模式;2, 安装限位开关 伺服电机接线错误。

故障原因1:伺服放大器的输出U V W和伺服电机的输入U V W相位没有接对

解决措施2:正确接线

故障原因2:伺服系统不稳定,发生振动

解决措施:1, 进行几次加减速来完成自动增益调整;2, 修改自动增益调整设定的响应速度 3, 修改自动增益调整,改用手动方式进行增益调整

九、三菱伺服 电池位置?

三菱伺服驱动器通常配备一块备用电池,它位于驱动器内部。备用电池的作用是在主电源断电时维持驱动器的控制电路以及存储器中的数据,以保证该驱动器在断电后立即启动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备用电池的寿命通常为5年左右,如果寿命到期或者电池电量过低,需要更换备用电池以确保驱动器的稳定运行。同时,更换备用电池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电池泄漏或者短路等问题。

十、三菱伺服原点设置?

在伺服系统中,三菱伺服的原点设置对于伺服系统的运动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特别注意和合理设置三菱伺服原点设置是指确立伺服机械装置的原点,即将机械装置的一个固定点作为初始原点来定义系统运动范围,这个固定点一般指装置的机械限位或机械结构交接处,对于伺服系统而言,原点的位置决定了伺服驱动的位置精度和位置的控制方式为了获得更高的位置精度和控制精度,三菱伺服原点的设置需要考虑伺服系统的具体机械结构和系统运动特点,同时要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设置原点时,需要考虑到伺服系统的机械限位、系统位置偏差、系统反馈等因素,合理确定原点位置

上一篇:下一篇:三菱got1000屏幕校准?
下一篇:上一篇:返回栏目